书香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下篇做事篇第二章 做事要有远见(第1页)

Q下部做事篇第二章做事要有远见

俗语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见就是指南针,是引导一个人行为的坐标,是一个人计划将要干什么的依据。没有远见等于没有目标;没有远见等于稀里糊涂;没有远见等于不成熟;没有远见就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赤壁之战]

《孙子兵法》说:“多算胜,少算不胜,况无算乎?"今年要想到明年的事情,要想到三年以后的事情,要想到五年以后的事情,要想到十年以后的事情,总之要有远见。

《礼记?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准备充分,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个人做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了将来打基础;然后就是对事情要早作打算,早动手,抓住有限的时间,创造最多的机会。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这次战争的胜利,关键就在于周瑜、鲁肃、诸葛亮预先做足了充分的谋划。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欲吞并江南、统一天下。然而,荆州牧刘表却染病身亡,接替他的次子刘琮更不争气,他让曹操的兵威吓破了胆,未作任何抵抗,便将荆州拱手让出了。荆州水军数以千计的蒙冲、斗舰悉归曹操所有,因此曹军实力大增。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闻讯后只好率部南撤。

面对当时严峻的局势,刘备决定联吴抗曹。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退至夏口后,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大计。当时,慑于曹军号称80万大军的声势,东吴内部形成了和与战两派,双方争论不休,孙权在是和还是战之间犹豫不决。

于是,诸葛亮与鲁肃、周瑜等对当前的形势作了精辟的分析。

当时,主降派的代表张昭认为: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而征四方,动以朝廷为名”,占据主动;军力上“近又得荆州,威势愈大”;同时江东的地利条件已失,“吾江东可以拒曹者,长江耳。今曹朦腫战舰,何止千百?水陆并进,何可当之?”因此,东吴的出路只有一条一一投降。

针对张昭的观点,鲁肃给孙权分析道:“众人皆可降曹操,唯将军不可降曹操。”孙权问:“何以言之?”鲁肃回答:“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随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鲁肃这一席话,完全是从孙权的切身厉害出发,恰好触到了孙权的痛处,他清楚地告诉孙权,抗曹才是他应该选择的唯一正确出路。

此后,周瑜又针锋相对地指出:“在政治上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将军是为国家除残去暴,顺应民心。并且,在军事上,曹操犯了兵家四忌,一是后方不宁,马腾、韩遂为其后患;二是曹军多为北人不熟水战;三是隆冬盛寒马无篙草;四是士卒不服水土多生疾病。所以,曹兵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周瑜这一番全面的对比分析使孙权的精神大振,基本上坚定了他抗曹的决心。而后,周瑜又按照诸葛亮指出的孙权“怯曹兵之多,怀寡不敌众之意”,“心尚未稳,不可以决策”,必须进一步“以军数开解,使其了然无疑,然后大事可成”的方法。对孙权分析道:“曹声言水陆大军百万,其实以实较之,彼将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袁氏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尚多怀疑未服。”并且信心十足地表示:“周瑜得五万兵,自足破之。愿主公勿以为虑。”

至此,孙权的一切疑虑才得消除,卜定了与曹操决战的决心。于是,孙权即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领3万精锐水师,与刘备军会合约5万人,进驻夏口。

就在这一年冬,曹操凭恃军威,骄纵轻敌,拒绝谋臣谏议,亲统大军水陆并进,直逼江南。孙刘联军自夏口溯江而上,与曹军相遇于赤壁,展开了赤壁大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与刘备两大集团表现出卓越的战略筹划与灵活

的作战指导,是很具有教导意义的。第一,在敌强我弱,分则俱亡,合则势强的形势下,他们精诚合作,结成政治、军事同盟,形成了一股完

全可以与曹军抗衡的力量。第二,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针对曹操骄傲轻敌,舍长用短的特点,他们利用地利、天时方面的有利条件,欺敌诈降,并果断采取“以火佐攻”的作战方针,乘敌之隙,予其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第三,在实施火攻袭击成功的情况下,他们又不失时机地率领主力舰队横渡长江,乘敌混乱不堪之际,奋勇打击曹军,从而奠定了胜局。

反观曹操,虽然他久历戎行,战绩辉煌,但在赤壁之战中却屡犯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一是轻敌冒进,率意开战;二是弃骑用舟,舍长就短;三是在作战部署上又犯联结战船的错误;四是对敌手可能实施火攻的情况茫昧无知,轻信诈降,疏于戒备,终于导致了可悲的失败。

赤壁之战对当时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使得曹操势力不复有南下的力量;孙权在江南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刘备乘机获取立足之地,势力日益壮大,三国鼎立的形势就此造成。

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正确决策,必须根据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制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方案,以供对比选择。因为没有选择,就无从优化;没有优化,更谈不上最好的决策。选择时要注意利中取大,弊中取小,兴利除弊,化弊为利,做到真正的最优。在决策的时候,只有注意比较,才能揭示差别和矛盾,突岀双方的优势和劣势,降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精确性。所以,选优也是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什么才是好的决策?就是要从拟定的诸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进行分析、判断。选优的前提是多方案,选优的过程是利害相较,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然后得出决策。。

对于优选,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还有这样一段情节:

刘备应刘璋之请,进驻葭萌关,抗拒汉中张鲁的入侵,后来因为向刘璋借军马钱粮,受到刁难,于是“毁书发怒,前情尽弃”,两人翻脸。这时,刘备问计庞统:“如此,当若何?”庞统回答:“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刘备又问:“哪三条计?”庞统说:“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去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刘备评价比较认为:“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于是,依中计而行,轻而易举夺了涪水关,然后下雒城,取绵竹,直捣成都。

就是这样,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权衡利弊,分析得失,从全局考虑问题。在此,庞统提出的是三个行动计策,再加上“沉吟不去",实际上就是可供选择的四个方案。庞统可谓多谋,刘备堪称善断,两者的最佳结合,选定了良好的方案,从而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凡是要做大事的人,心中必定要有个计划,按照计划行事。因为事情有时候会很突然,往往计划赶不上变化,事情的变化往往让人招架不住。如果你没有事先把你能够预料到的事情规划好的话,那么当你遇到突发事件后,可能你就会连自己可以避免的失误都无法避免,那肯定会手忙脚乱,肯定什么事都做不好,漏洞百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没有目标,就成了无头苍蝇。有了目标,工作就有了方向。每件工作,每项任务,都是由或大或小的一些小事情集合在一起的。未雨绸缪,把小事情一件件地处理好以后,才有可能去完成一件大事,一个项目。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小的毛病,一些坏的毛病,都是积少成多,积恶成疾的结果。

点评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敞开大门的。没有准备的人,是看不到机会来临的,而有准备的人,他们在随时随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2。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

[常怀着畏惧之心的唐太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这是自然界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居安思危”,其要义就是在顺利时、成功时,要虑及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困难。历史和现实的很多事实都提醒我们要牢记一个古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热门小说推荐
医妃惊世

医妃惊世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

万域之王

万域之王

太古时代,有擎天巨灵,身如星辰,翱翔宙宇。有身怀异血的各族大尊,破灭虚空,再造天地,有古炼气士,远渡星河,教化众生。不知因何原因,一个时代悄然终结,万域隔...

霸道帝少请节制

霸道帝少请节制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斗战狂潮

斗战狂潮

双月当空,无限可能的英魂世界孤寂黑暗,神秘古怪的嬉命小丑百城联邦,三大帝国,异族横行,魂兽霸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人类卧薪尝胆重掌地球主权,孕育着进军高纬度的野望!重点是二年级的废柴学长王同学,如...

天刑纪

天刑纪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雪中悍刀行

雪中悍刀行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