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上部做人篇第二章做一个懂得感情的人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人人都难逃一个“情”字。俗话说:“鸟可为食而亡,人可为情所动。”凡是成大事的人无不善于围绕“情”字做文章。
1。情是最好的良方
[从曹丕身上看“情”]
因为有了爱,我们得以更清楚地确认自己存在的无限价值,使生命的潜能能够全面的发挥;因为有了爱,我们更懂得尊重每一个人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不敢妄想擅加操控或专制的统治。
奉献爱的力量无所不在,只是人们常常容易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拥有真正爱的力量,任何人在我们的眼中看来都是具有优点的;任何事情在爱的领域来加以诠释,都是为了对我们有所助益而特别存在的。
在三国时期,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均能词赋,在文学史上,父子三人被合称为“三曹”。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后,在诸子中选立自己的继承人。长子曹丕虽被立为太子,但觉得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认为二弟曹植是自己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于是,两人都想方设法地争宠于曹操。
次子曹植,能文能武,胸怀大志,才思敏捷,比曹丕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春,曹操在邺城建成铜雀台,他率领诸子登台,令他们各自作赋。当时,曹植年仅19岁,援笔立成,文词通达耐读,令曹操很是惊异。而且,每当曹操问及军国大事,他也都能应声而答,自然备受宠爱。此时曹操身边有名的谋士杨修、丁仪、贾适、王凌等人都倾向于立曹植为太子,并且他们为曹植应付曹操的考查极力出谋划策,使曹植在曹操眼中比曹丕显得更有能力。
当然,长子曹丕也非等闲之辈,他与一帮亲信官吏也在积极谋划。虽然他文才不如曹植,但在政治斗争经验上却可以胜曹植一筹。他所笼
络的官员都是些明于政略且在朝中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出于打击曹植的目的,曹丕还经常派人探听弟弟的活动,并收买曹植府中的下人,让他们到曹操那里告密,使曹操知道了杨修等人为曹植出谋划策的事情,引起曹操的怀疑。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说:“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便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因此曹操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
有一次,曹操要率大军出征,曹丕与曹植都前去送行。临别时,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之文,极力称颂父王功德,并当众朗诵得声情并茂,使得曹操和他的左右文武大臣万分高兴,曹植也因此受到了众人的夸奖。因此,曹丕怅然若失起来。但他的谋士吴质悄悄地建议他,可以做出一副流涕伤怀的样子。就在曹操即将出发时,曹丕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泪流满面,趴在地上,悲伤不已。他一边哭一边跪拜,表示出为父壬将要出生入死而万分担忧的样子,祝愿父王与众将士能平安归来。曹操及左右将士看后,都大为叹息,深受感动。
如此一来,形势出现大转。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曹丕这一哭,使曹操和左右大臣都认为曹植虽能说会道,但华而不实,论心地诚实仁厚却不如曹丕。因此,曹操经过-番考查和鉴别之后,最终决定把曹丕立为太子。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感情是为人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虽然曹丕的所作所为都是矫饰,都是为了争宠,但他却做得巧妙,充分利用了感情这种东西。
“文饰不如情饰”,做一个有感情的人,意味着为生命和责任倾其力而奋斗。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对物,由于种种的感情存在,我们的决策也往往会为情所左右,在做人做事的时候也往往偏重于有“情”的一方。如今,有的人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都已变得无情无义,当他们付出感情之后常常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和伤害,所以他们也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似乎这就是避免伤痛的唯一办法了。但是,他们心中从此也有了这样一种感受,生活已变得枯燥无味。所以,不是没有了感情,自己的世界就会美好起来;也不是没有感情的存在,自己的事业就会变得更成功;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自己的情感,如何与身边的人和平相处!
人是要有感情的,要能体会到感情的意义,更要把它当做一种责任来承担起来。这不仅是对人的感情,也有对周围事物,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集体和社会的感情。家人之间是亲情,朋友之间是友情,恋人之间是爱情。将来进入了工作岗位,同样也需要一份对这个岗位的感情,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对集体的感情,甚至是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正是这种感情才让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努力的责任。试想要是没有这种感情,没有它支撑和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奋斗,我们的国家也不会有今日的繁荣昌盛。
要做好一个人,要做好一个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首要的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感情。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把感情当做一种责任来承担,同时付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点评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亲情、友情、爱情的变化,从孩子到成人,又从成人到老人,构成了一个循环链。读懂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才读懂了感情的一半;要用心去读懂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是感情的全部真谛。
2。常回家看看
[曾母咬指唤儿]
父母是天下最伟大的人,为了儿女能付出一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不要等到良心发现才知道父母的心意,要记得父母是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做人最基础的情感是孝敬父母双亲。古人常说:“如果一个人对父母无情,那么他对任何人、任何物还会有情?”中国人常说“养儿防老”,孩子成年后回报父母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关于“孝”,在历史的传统建制中,有一种个人——家族——国家层层上推的结构。“孝”与“忠”紧密联系,“父”对“子"的血缘关系被推衍到“君"对“臣”的政治关系,因此“父”对“子”的伦理合理性被作为“君”对“臣”的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论语》说:“其为人也孝弟,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对父母尽孝,对兄弟敬爱,而好以下犯上的行为就是很少的了。更深一步讲,那些好作乱犯科的也几乎就没有了。以此引申到帝王政治中,就是说这个人爱护弟兄,从来没有过不尊重长辈的行为,那么对君主就更不会有作乱的想法,这样的人就是一位正人君子。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曾皙是曾参的父亲。在曾参七八岁的时候,他看见父亲正在地里锄草,于是他也拿把锄头跟在后面学,把瓜秧都锄断了,草却都留着。曾皙一看,生气了。这瓜秧可是从吴国拿回来的种子,珍贵的很,可曾参
却弄断了瓜秧,于是父亲就训了他几句。哪知曾参却回上嘴了,说什么瓜秧断了接起来照样开花结果。曾皙看他顶嘴,就拿起锄把照着他一顿好打。可是,由于父亲下手过重,没几下就把曾参打晕了。
父亲一看儿子被打晕了,后悔莫及,扑上去就使劲摇晃曾参,这才使曾参慢慢醒了过来。曾皙以为,这次曾参肯定会又哭又闹起来了,因为这样才像一个正常撒娇的小孩子。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七八岁的孩子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直笑得父亲全身发毛:坏了,坏了,该不是刚才下手重,将他脑子打坏了吧?
然而,曾参却微笑着温柔地对父亲说:“以前我犯了错误,父亲大人您打得我好痛。但今天,我本该重重地挨板子,可是父亲您却下手如此无力,莫不是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了吧?这样吧,您再打几下,我心才安啊。”
一听孩子这样说,曾皙想:这孩子的脑子可能真的给打坏了,刚才明明把他打昏在地,他还说打得不重。曾参为了给父亲证明自己并未打坏,还特意走进卧室,弹起琴来,以证明他安然无恙。
等长大以后,曾参对父母更是加倍地孝顺,成为了一位尽人皆知的孝子。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便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这时,在外面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疼,心想一定是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起柴薪迅速地返回了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于是曾参接见了客人,并以礼相待。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
太古时代,有擎天巨灵,身如星辰,翱翔宙宇。有身怀异血的各族大尊,破灭虚空,再造天地,有古炼气士,远渡星河,教化众生。不知因何原因,一个时代悄然终结,万域隔...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双月当空,无限可能的英魂世界孤寂黑暗,神秘古怪的嬉命小丑百城联邦,三大帝国,异族横行,魂兽霸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人类卧薪尝胆重掌地球主权,孕育着进军高纬度的野望!重点是二年级的废柴学长王同学,如...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