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良马追逐,利于艰难地坚持;让兵卫休息,利于向前进。
拓跋宏的汉化改革中,最重要也最难的是迁都和改姓。
北魏京都平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苦寒,每每六月即起风雪,还经常刮起沙尘暴。在北方苦寒之地追逐骏马,畅饮烈酒,日子虽然艰苦,但仍然可以坚持过下去。
只不过若想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此处并非理想之地。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那里才是天下之中。
要让习惯了安逸的鲜卑贵族们背井离乡,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他们久居北地,习惯骑牧,多数不愿挪窝。对此,拓跋宏既不能把刀架在脖子上逼他们搬家,也不能抛弃他们转而另立一班文武百官。
真这么做了,北魏就完蛋了。怎么办?
拓跋宏发现了鲁迅先生的发现。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我们说这间屋子太暗,必须开一个窗子,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我们先要求拆掉屋顶,大家就会来调和:不如开个窗子吧!
公元493年5月,孝文帝召集百官,提出了一个更激进的主张,声称要举全国之力讨伐南齐。
这一天,孝文帝在明堂召集群臣,斋戒占卜,得到革卦。革卦的彖辞是“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孝文帝认为这是大吉之卦。利在征伐。无需其他大臣置喙,孝文帝的铁杆支持者、任城王拓跋澄已首先站了出来,反对说:陛下志在继承先皇遗业,统治中原,这次出兵征伐南朝小国,得到的却是商汤、周武王革命的卦象,恐怕不能算大吉吧。
仪式于是不了了之。
孝文帝知道拓跋澄看穿了自己的心思,回宫后召见他继续讨论革卦。
拓跋澄知道孝文帝知道自己看穿了他的心思,欣然应诏前来。
孝文帝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平城乃是用武之地,并非实施文治之所,要想移风易俗唯有迁都中原,你认为怎么样?
拓跋澄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偶像有吞并天下之志,于是立刻举手赞成。
当年六月,孝文帝下令修造河桥,以备大军渡河。
七月,立皇长子拓跋恂为太子,并发布南征檄文,下诏调发精骑,同时在扬州、徐州征集军队和民丁。八月,孝文帝挥泪拜别冯太后永固陵,率文武百官,步骑百万从平城出发。
九月,大军抵达洛阳。时值深秋,阴雨连绵,大军就地休整。
让兵马休息,就是为了更好地向前推进改革。孝文帝召集文武大臣,询问是继续南征呢,还是就此打住,迁都洛阳?
两害相权取其轻,鲜卑贵族们害怕屋顶被掀翻,于是选择开一扇窗子。他们同意迁都。
公元494年,孝文帝正式宣布迁都洛阳。随着大批鲜卑人进入中原,拓跋宏面临更多新问题。比如鲜卑人本为游牧民族,习惯编发左衽,不擅长农业生产,不会说汉语,且人心多恋旧,要想族人改变鲜卑旧俗,在洛阳安居乐业,拓跋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一年,孝文帝下诏穿汉服,说汉语。
不久,他又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租赋,鼓励耕种,同时从中选拔青壮年加入羽林、虎贲两军以拱卫新都,这相当于又给了他们一个光荣的职业和一份丰厚的俸禄。
跟着来的人,总要给他们一些额外的好处才行,不然如何以德服人?
当然仗还是要打的,目的是以外部矛盾来分化内部矛盾。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 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大周皇子周元,原本拥有圣龙之命,却被敌国武王以亿万大周子民为要挟,蟒雀吞龙,夺走其圣龙气运。 周元入祖地,遇夭夭重开八脉,再踏征途。 少年执笔,龙蛇...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