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父母为了把子女抚育成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倾注了大量的爱。一般说来,到成家之前,儿子总是把母亲视为自己最亲的亲人。但是,一旦儿子结了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始感受到夫妻之爱,这时,母子之爱便自然而然地降至次要的地位,儿子新家庭的利益不可避免地放到了他原来家庭的利益之前;而且,儿子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首先关心他的总是媳妇,而儿子也总是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更多地、更主动地向媳妇倾吐,把媳妇视为“第一参谋”。这时,做母亲的便会感到感情上受到了冷落,加上儿子成家以后同自己的接触较以前大为减少,做母亲的如果不体谅,便会埋怨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而把一肚子的怨气一股脑儿全倾泻在媳妇身上。因此,做母亲的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看到儿子和媳妇相亲相爱,齐心持家,应该为之感到高兴,切不可妄生被冷落之感和疑忌之心。
徐太太再一次和婆婆发生冲突以后,跑到表妹严女士家诉苦。当时,严女士正好有篇稿子要写,无暇陪她。徐太太就和严女士的婆婆闲聊起来。
徐太太无奈地说,她婆婆不讲卫生,做菜无味,整天唠叨,让人生厌。严女士的婆婆打断了她的话:“你该向这个‘糊涂’妹妹学学,她不嫌我这个乡下老太婆,我在这里一住就是5年。我炒的菜明明盐放多了,可她还说好吃!前天刚给我100元零花钱,今天早上又问我还有没有零钱用。”
严女士的婆婆一边说,一边呵呵笑起来……
午饭后,严女士打开洗衣机准备洗衣裳,却找不到早晨刚刚换下的衣服。“妈,看见我的衣裳了吗?”
严女士的婆婆却一拍脑门,笑着说:“瞧我这老糊涂,刚才一不留神把你的衣服给洗了。”
徐太太看着表妹婆媳之间融洽的样子,愣了一下神,好像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当晚,徐太太深情地告诉严女士:“以前我总羡慕你有好婆婆,现在终于明白了,你们之间的糊涂可真难得啊!不计较小是小非,什么事都好办了!我以后真得好好向你学习。”
此后,徐太太也当起了“糊涂”媳妇。令人欣慰的是,不久以后,她婆婆也被“传染”了,也跟她一起“糊涂”起来。以后,她们家再也看不见“硝烟”了。
自古以来婆媳相处一直就是家庭中的一大敏感问题,相处得来一切OK,要是相处得不好,婆媳过招100回的戏码就会常在家中上演。不过,尽管婆媳矛盾是一个古今中外令许多家庭头痛的难题,但只要当事者本着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忍让的态度,加上家庭其他成员齐心协力促使其向良性的方面转化,婆婆与媳妇之间一定会产生出真诚的爱,一定能够和睦相处。
17、凡事不要斤斤计较
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
——华兹华斯
我们常见一些人在生活或学习中,因芝麻丁点儿小事而口沫横飞,大动肝火。但也有一些人,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襟怀坦荡,因为他们持着“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
从前,在江边住着一群勤劳美丽的姑娘。每到晚上,她们都在一个屋子里说说笑笑地做针线活。不过,每个来干活的姑娘都必须从家里拿些灯油来,因为那时没有电灯,也没有蜡烛,人们点的是油灯。
有个叫琳的姑娘,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也常来这里,坐在光线较暗的地方,不声不响地和姐妹们一起做针线活。
姑娘们见琳总不带灯油来,认为她故意占便宜,就商量着要把她赶走。
一天,大家做完工作的时候,一位姑娘大声说:“以后,不带灯油的就别来了。”“是啊,如果大家都不拿油,那我们就没法工作了!”她们暗示着琳。
琳满脸通红,但她镇静地抬起头,诚恳地看着大家说:“我家里穷,买不起灯油。但我总是最先赶到,把屋子收拾干净,把坐的席子铺好,让你们来到后能舒舒服服地干活。而我也总是坐在较暗的地方,你们为什么不能让我借用这里的灯光呢?”
听了琳的话,姑娘们都觉得不好意思。那位最先建议琳不要再来的姑娘对大家说:“琳的话很有道理,我们倒应当谢谢她呢!”“谢谢你,琳,我们不应该斤斤计较,我们欢迎你天天来!”其他的姑娘们也异口同声地说。从此,琳和姑娘们一同在那个明亮的屋子里干活,她们的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做人应该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能忍则忍,此所谓让三分心平气和。你的忍让可以让别人改过自新,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争吵,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何乐而不为呢?
杨玢是宋朝尚书,年纪大了便退休居家,无忧无虑地安度晚年。他家住宅宽敞、舒适,家族人丁兴旺。有一天,他在书桌旁,正要拿起《庄子》来读,他的几个侄子跑进来,大声说:“不好了,我们家的旧宅被邻居侵占了一大半,不能饶他!”
杨玢听后,问:“不要急,慢慢说,他们家侵占了我们家的旧宅地……”“是的。”侄子们回答。
杨玢又问:“他们家的宅子大还是我们家的宅子大?”侄子们不知其意,说:“当然是我们家宅子大。”
杨玢又问,“他们占些旧宅地,于我们有何影响?”侄子们说,“没有什么大影响,虽无影响,但他们不讲理,就不应该放过他们!”杨玢笑了。
过了一会儿,杨玢指着窗外落叶,问他们:“那树叶长在树上时,那枝条是属于它的,秋天树叶枯黄了落在地上,这时树叶怎么想?”他们不明白含义。杨玢干脆说:“我这么大岁数,总有一天要死的,你们也有老的一天,也有要死的一天。争那一点点宅地对你有什么用?”他们现在明白了杨玢讲的道理,说:“我们原本要告他们,状子都写好了。”
侄子呈上状子,他看后,拿起笔在状子上写了四句话:“四邻侵我我从伊,毕竟须思未有时。试上含光殿基望,秋风衰草正离离。”
写罢,他再次对侄子们说:“我的意思是在私利上要看透一些,遇事都要退一步,不必斤斤计较。”
北风吹袭路人,只会使人更紧紧地裹住衣服,而温暖的阳光,却使人愿意解开厚重的大衣。当我们要打开人们的心房时,一颗宽阔而真挚的心,是最有效的工具。
聪明的人,懂得忍让,懂得宽容别人的过错,所以她的心胸是宽广的;而迂腐的人,往往斤斤计较,凡事都要争个高下,吃不得半点亏。这样的人,到头来害的还是他自己。我们村子里有这样两家人:张姓和李姓,两家人都属于那种非常在意个人得失的人,谁都不愿意吃亏。可偏偏就很凑巧,两家的田地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常常发生口角,不是你占了我的田,就是我占了你的田,村子里的人都被他们弄得烦透了,所以一开始还有人去劝架,到后来大家都装作没听见,没有人管了。那一天,张家去插水稻,发现李家又把他们的田给占了,其实也就5英寸那么一点儿而已,但张家就特别生气,一边破口大骂,一边用铁锨往回铲自己的田。李家的水稻是已经插上的,他们看见别人在自己的田上动手动脚,还损坏了一些禾苗,更是气不打一出来,拿起农具就往这边跑。到了这边,一个叫停,一个继续干活。僵持了一会儿之后,李家的媳妇拿起农具就朝张家的儿子头上砸去,顿时鲜血四溅;张家的媳妇看到自己的丈夫受了伤,也抡起锄头砸向张家的媳妇。就这样,一个重伤,一个当场死亡。在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的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真是得不偿失啊!其实5英寸的田地能生产多少水稻呢?就算让给他又怎么了?可这两家人都是太自私了,太斤斤计较了,以至于赔了夫人又折兵,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8、得饶人处且饶人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
——斯特恩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生活在相互宽容的环境中,是人生的幸福,会使你忘却烦恼,忘却痛苦。
宽容是一种处世哲学,宽容也是人的一种较高的思想境界。学会宽容别人,也就懂得了宽容自己。
一女子在行路中吐口痰,因风的作用把痰刮到一个小伙子的裤子上了,该女子看到后慌忙道歉,并从包里掏出面巾纸要擦去小伙子裤上的痰,但小伙子恼怒地不肯让她擦去痰,并声言:“你给我舔去!”女子再三赔礼“对不起!对不起!让我给你擦去好吗?”但他执意不让她擦,就是让她给舔,这样争执下去,街上围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跟着起哄打哨闹着、笑着,但见女子怎么“对不起”也不会使小伙子原谅,非让她舔去不可。最后惹得女子大怒,从包里掏出一沓钱来,大约有一两千元,当场喊道:“大家听着,谁能把这个家伙当场摆平了这些钱就归谁!”话音刚落,人群中闪出两个健壮的男人,对着那不依不饶的小伙子就是一阵拳脚,但看他被踢翻在地不知东南西北,等站起来找那女子时,那女子和打他的人早已无影无踪……
不给别人留台阶,最后自己也会没有台阶可下。所以,做人要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人留个台阶,也是给你自己留条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