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下篇做事篇第二章 做事要有远见(第4页)

郭嘉随后和曹操共论天下大势,相谈甚欢。曹操大喜过望地说:“他日使我成就大业的,一定是这个人!”而郭嘉也自认找到了明主。几个月后,曹操被袁绍一封傲慢的书信所激怒,很想出兵讨伐,却由于实力不足而迟疑再三。此时,郭嘉和另一名智多星荀或,便向曹操分析曹、袁之间的强弱优劣。他们指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袁绍有十败,而曹操却有十胜”。

郭嘉鼓励曹操说:“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绍恤

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曹操听后,虽满口说“不敢当”,但他却喜在心头,因为他早就有了这样的信心。

袁绍的这些缺点,在日后与曹操的官渡大战中,终于一一暴露。先是为了幼儿的病情,竟然放弃渔翁得利、可乘虚出击曹操的大好良机。后来,又刚愎自用,不听田丰等人的劝告,轻率出兵。在擊个战役过程中,袁绍处处显出他应变力不够,包容性不足。更惨的是,袁绍病死后,两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大打出手,而袁绍手下的高级将领也为了各拥其主而内辽。先期得势,风云一时的袁绍,果然后劲乏力,大好江山只好拱手让给了曹操。

《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战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只有具备详尽的情报,做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做人不要糊涂,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盲目的随波逐流。有远见的人与对手较量,知道“摸透心思”极为重要,只有把决策对象的客观存在情况搞清楚,才能真正找到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才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无“远见”,必然只有“浅见”。浅见的人,只能看得到别人,看不到自己;只能看得到浅处,看不到深处;只能看得到前面,不能看到后面;只能看得到近处,不能看到远处;只能看得到家庭,看不到整个社会。人生中有这么多的“看不清楚”、“看不到”,你说怎么能成功呢?

所谓“远见”,就是不但要看到历史,看到我们的祖先,你还必须看到未来和我们的子孙,甚至整个社会。如果只能看得到现在,而没有看到未来;或者对事实不清楚,对事实的认识和了解中掺进了个人偏见和感情因素,都会使决策失去基本依据,造成决策从根本上的失误。

所以,人要有“远见”,不能只顾眼前。

点评

确定了行动目标和要干的事业,就要采取行动,争取成功。争取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事先的周密筹划。刘向在《说苑?说丛》中说:“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意思就是:先计划好了再开始行动,就能成功,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先干了以后再开始计划,就会招致失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有准备,有计划,不能仓促上马,鲁莽从事。

6。时刻保持头脑清醒

[独具慧眼的萧何]

人生有小成功,也有大成功。如果你只想一辈子生活得比较好,努力真得很重要;但是你要做大一个事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眼光!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真如雾里看花,难以弄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常常是说也说不清楚。做人一定要稳重,稳重再稳重。与人相处一定要谦虚,谦虚再谦虚。做事时头脑一定要清醒,清醒再清醒。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盲人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不是人人都有眼光。不同的人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着天壤之别。什么叫“眼光”?从别人看来平常或不习惯的东西上能看到价值的所在,这就是眼光。有眼光的人看问题,不是只看到眼前;没有眼光的人做事情,总是喜欢跟着潮流跑。当大家一窝蜂“下海”的时候他也去“下海”,当大家一窝蜂炒股的时候他也去炒股,当大家一窝蜂开网吧的时候他也去开网吧,这叫做人云亦云。人云亦云的反面是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才可能有眼光。

在我国历史上,萧何是功冠群臣、声施后世的西汉开国名相。他有着很强的治国抚民的才能,他和韩信、张良在后来并称“汉初三杰”,一直是刘邦的得力助手。

提起萧何的眼光,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深谋远略。

西汉初年,萧何曾任沛县狱吏,勤奋好学,思想机敏,对历代律令很有研究,并且好交朋友。刘邦当时为小亭长,平时不拘小节,经常惹事。萧何就曾多次袒护他,故两个人交情很好。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萧何和曹参、樊哙、周勃等人商议形势,并和早已起义的刘邦保持着联系。当时的沛县县令也想归附陈胜,保住官位,就和萧何、曾参商议。萧何建议赦罪重用刘邦。于是,他们就到芒彻山去找刘邦。当他们回到沛县后,县令却变卦扣押了萧何。刘邦知道后大怒,带兵打回沛县,杀县令,救萧何,共谋大计。萧何向大家宣布,公推刘邦为起义的首领。

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率军由蓝田至瀋上。秦王子婴乘素车、白马,把印绶系在脖子上,封好秦皇的玺、符、节等,在软道(今陕西西安东)旁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灭亡。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一进入咸阳,将士们便开始抢掠金银财物。当刘邦看到秦宫中华丽的装饰,成堆的金银珠宝,还有一群群的美女时,也不觉飘飘然起来。

唯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一不贪恋金银财物,二不迷恋美女,却心急如火地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都收藏起来,待日后查用。因为依据秦朝的典制,丞相辅佐天子,处理国家大事;御史大夫对外监督各郡御史,对内接受公卿奏事;除了军权外,丞相和御史大夫几乎总揽一切朝政。萧何做官多年,深谙此道。所以,一入咸阳,便立即收藏律令图书,使刘邦对于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等都能了若指掌。

刘邦重入关中后,萧何釆取措施,协助刘邦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经散乱的统治秩序,另一方面则安抚民心。先颁布法令,重新建立汉的统治秩序和统治机构,修建宫室、县城等等。又开放原来秦朝的皇家苑囿园地,让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等等。并让百姓推举年龄在五旬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为“三老”。每乡一人,再选各乡里的三老为县三老,辅佐县令,教化民众,免去他们的徭役,并在每年的年末赐给他们酒肉。

到了楚汉相争的关键时期,萧何再一次坐镇关中。这时刘邦便把关中事务全部托付给萧何。萧何主持关中,征发兵卒,运送粮草,供应汉军,侍奉太子,制定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秩序。每当有事项禀报于刘邦,刘邦总是允许照办,或者先行再报。此后,刘邦几次战败,弃军逃跑,若萧何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但萧何每次都征发关中兵,

补足汉军缺额,因此刘邦才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

公元前203年,项羽因连年战争,陷入兵尽粮绝的困境。而汉军因萧何坐镇关中,不断输送粮食兵力,形成了兵强粮多的好形势,终于逼得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萧何独具慧眼,不贪钱财,却“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这件事,古今都有评定。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对此曾经说过:“周公辨九州之土壤,以奠民居;萧何收天下之图籍,以定帝业。”可见,萧何收藏的这些图籍,对刘邦“定帝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与其得到了张良、萧何等深谋远虑、独具慧眼的高级人才辅佐有直接的关系。在打下了皇宫时,鼠目寸光者唯利是图,唯色是图,只见到了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和倾国倾城的美人儿;而眼界高远者却以国运、民生、事业为念,视户籍、档案、典章、制度等为国之瑰宝,这是何等的眼光。

人生有小成功,也有大成功。如果你只想一辈子生活得比较好,努力真得很重要;但是你要做大一番大事业,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眼光了!中国的老话“荐人于无名之时,助人于落寞之刻”,说的就是独到的眼光。拥有比别人更敏锐、更远大、更准确也更独到的眼光,就能占尽先机,快人一步抓住机遇。

因此,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自己的独到眼光,对自己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

点评

糊涂与清醒是相对应的。清醒意味着理智与理性。人要想在丛林中行走,必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样才不至于决策失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去和别人竞争,去战胜别人,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

热门小说推荐
诸天至尊

诸天至尊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

霸道帝少请节制

霸道帝少请节制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武道宗师

武道宗师

在这里,武道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切切实实的传承,经过与科技的对抗后,彻底融入了社会,有了各种各样的武道比赛,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楼成得到武道一大...

特种奶爸俏老婆

特种奶爸俏老婆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神级文明

神级文明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天道图书馆

天道图书馆

2017最火玄幻作品,海外点推双榜第一张悬穿越异界,成了一名光荣的教师,脑海中多出了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只要他看过的东西,无论人还是物,都能自动形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