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下篇做事篇第三章 做事要有智谋(第4页)

古代有些帝王面对自己的失政而下圣旨,昭告天下,怪罪自己,这便是“罪己诏”。

“罪己诏”的主要对象是核心领导层以外的广大中下级官员和民众。在他们眼中,“皇上”总是“圣明”的,政务上即使有什么差池,那也是一班“奸臣”在胡作非为,“圣上”一旦查明,一定会将这批坏蛋加以斥责、处罚的。所以,当他们看到皇上颁布这样“诚恳”的“自我批评”诏书时,就会更加坚定“皇上圣明”的信念,并为此效忠。这就是“罪己诏”特有的政治效果。

古代帝王能操起“自我批评”的武器,毕竟不乏引人思考乃至可资借鉴者。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位难得的开明皇帝,不仅能自觉地以国家法律约束自己,一旦发觉自己的做法违背了法律,还能认真地进行自我检讨。

有一个叫党仁弘的大将,做广州都督时,贪污了大量的钱财。这件事被告发后,主管司法的大理寺将其依法判处死刑。可是唐太宗以往很重视党仁弘,认为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舍不得杀,于是便下了一道圣旨,取消大理寺的判决,改为撤销职务、流放边疆的处分。

处理之后,唐太宗心里很不安,感到自己出于个人感情,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做得很不应该。于是他把大臣们召来,心情沉重地向大臣检讨说:“国家的法律,皇帝应该带头执行,而不能出于私念,不受法律制约,失信于民。我袒护党仁弘,实在是以私心乱国法啊。”

于是,唐太宗写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说:“我在处理党仁弘这件事上,有三大过错:一是知人不明,错用了党仁弘;二是以私乱法,包庇了党仁弘;三是奖罚不明,处理得不公正。”唐太宗向大臣宣读后,并下令将此诏向全国公布。唐太宗严于自省,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也为臣民们树立了榜样,从而促进了社会稳定。

后来,到了宋真宗时,宋真宗赵恒在宰相寇准等大臣力请下,决心御驾亲征去2亶渊之前,曾对刘妃和李妃说:“二位爱卿均已有了身孕,将来谁生了儿子,便立谁为皇后。”

不料,几个月过后,刘妃小产,生子无望,但将死婴暗交郭槐偷偷埋掉,不让宫中他人知晓。又过两月,李妃腹痛临产,刘妃听说后也叫腹痛要产。郭槐急忙到御花园内捉了一只小猫,用脚踏死,将皮扒去,置于一个金漆果盒之中,假装到李妃宫中探望,伺机将果盒交给使女寇珠。寇珠本为按计来侍候李妃的,接果盒后,不敢怠慢,急忙来到李妃室中。此时,李妃已生下儿子,痛昏过去。寇珠乘机将死猫留下,抱走李妃所生儿子。当她给刘妃送去时,不料在御花园门口被内监都堂陈琳遇见。陈琳见其神色慌张,以为可疑,将其责问。寇珠不敢隐瞒,便如实告诉了陈琳。

之后,宫中便传出来李妃生了个妖怪,而刘妃却生了个太子的传闻。

李妃醒来,决心一死了之,幸有陈琳急入宫中,对李妃说明缘由,李妃才觉心中稍安。但陈琳责问寇珠时,恰恰被郭槐从一旁看见,言于刘妃。刘妃大怒,召寇珠入宫,严加拷问。寇珠已有良心发现,拼着一死,也没有说出陈琳知晓这件事。寇珠经受不住严刑拷打,一头撞死宫内。刘妃为了斩草除根,又与郭槐密谋,火烧李妃宫。陈琳得知消息,急令人将李妃悄悄救出,放出城去。

真宗回宫,听说刘妃已生太子,大喜,将她封为皇后;后又听说李

妃因生妖怪,放火自焚而死,也不便再追究。李妃逃出宫,靠行乞来到陈州草桥镇,遇到一个叫范仲华的青年男子。范仲华见其可怜,领到家中,认做母亲,此后便隐姓埋名安然度日。

宋真宗死后,由十三岁的赵祯即位,这就是宋仁宗。宋仁宗即位后,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病死后,宋仁宗亲理朝政,任命包拯为开封府知府,后又封其为龙图阁大学士,去陈州放粮。在路上包拯遇李妃拦轿喊冤,陈述其悲情。包拯觉得事关重大,于是将李妃带回京城,由陈琳作证,共审郭槐,查明实情。仁宗始认亲生母亲,尊为太后。

母亲落难,当儿子的却全然不知,这是不孝,自然要受责。可是,儿子贵为天子,怎能受责,有谁敢去责罚?于是包拯心生一计,以敲打皇帝龙袍,替代受罚。如此之举,既顾全了皇帝的威严,也“捍卫”了道德的尊严,伟大圣明的皇上形象丝毫不受损害。

有些时候,帝王在对待大臣、处理政事时,如果他感到罪己比杀人能获得更大的政治效益,那么这时他也会选择前者,因为政治利益才是他最终要考虑的。

曹魏黄初二年六月,日食发生。日食在今天看来已是一种很容易理解的自然现象,即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并行,月球挡住了太阳光线,就出现日食。但是古人往往把自然现象与人间社会政治联系起来,认为自然的非正常现象就是上天对人类的警告,如不及时向上天承认错误,上天就会给人间降下灾难。

当时,负责官员将此事上报文帝曹丕,要求按旧例罢免太尉以避灾。此时的太尉是老臣贾诩。这贾诩原本是张绣手下的谋士,归附曹操后,他自知身为降臣难与曹操旧部相比,于是就暗地里在曹操儿子曹丕身上下工夫。他帮曹丕“深自砥砺”争宠、固宠,谋算曹操身后自己的政治命运。

一次,曹操就立嗣一事征询他的意见,贾诩避而不答。曹操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回答说是在想袁绍和刘表的儿子们因争立而相互残杀的故事。这一说,曹操自然明白这是在劝自己按长幼顺序册立曹丕为太子。贾诩在老谋深算的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冒险押了这一宝,害怕会被多疑的曹操识破,自此便韬光养晦,闭门不出。后来,曹操果然立曹丕做

了太子。曹丕也知道贾诩于此事甚有功劳,所以,曹丕一上台,就立刻任命贾诩做了太尉。

曹丕重用贾诩,不光是因为贾诩对自己有恩,而且还因为贾诩的深谋远虑对自己稳坐帝位大有用场。而这黄初二年,是曹丕登基称帝的第二年,政局还未完全稳定,当然不能因一个小小的日食就除掉贾诩。所以,曹丕听完报告,下诏说:“上天降下灾异,是警告天子的。天子诿过于下级官员,这不是圣人的做法。文武官员们,大家小心尽职吧!以后凡有此类警告,绝不归罪你们。”

曹丕这纸“一切责任由我来负”的罪己诏书,不仅保住了谋臣贾诩,而且也为自己买下了宽仁、厚待功臣的美名。

总览历史,帝王“罪己”在我国的各个朝代都有。若论其起源,古人皆称从“禹、汤罪己”开始。据古籍记载:大禹登上帝位后,有一次看见了几个犯罪之人,于是他就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侍从问他是何原因。他说:“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原来,大禹见到世间民心涣散,深感内疚,便责怪自己没有当好这个首领,开始自省自责。但是,大禹的“罪己”行为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的。后来又经人们附会神化,随之便成为了后世帝王效法的榜样。“罪己诏”也便成为了他们笼络人心,救困危渡难关的一种应急术。

人心,是任何为政者都不能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人际关系更为多样、价值利益更为多元的今天,我们在处理各类事务中必须釆取理性而明智的态度,并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法。

古语说“知耻近乎勇”,可见人要看到自己的错误是不容易的,能够揭露自己的缺点,并敢于承担后果更需要巨大的勇气。“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夫俗子?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能够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是非得失,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缺点是需要大智慧的。所以,别人的劝诫和提醒远比阿谀逢承之辞更珍贵。

在人前承认错误,是一件艰难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责任心和勇气。所以,“罪己”才难能可贵,它对后世的影响,甚至比他所成就的

事业更加意义深远。所以,“罪己”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罪己”体现了查找问题的态度。

人所共知:“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査找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对待问题绕着走,出了问题找借口。或怨天尤人,或敷衍塞责。遇到麻烦缠身就首先将自己摘干净,不去追本穷源、举其危害、防微杜渐、力排隐患,这实际上等于又在“预约”事故。

“罪己”体现了处理问题的胸襟。

我们不奢望凡人都能虚怀若谷,海纳百川。但出了问题,不能各执一词,互相推诿,要勇于推功揽过。推功并非不要功,揽过也并非是承担全部责任,只是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在主观上,能多去反思是非功过;在客观上,能多给责任人以改正错误的机会。

“罪己”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决心。

在错误面前,只有先罪己才能有罪人的资格。怀着真心真意来自暴其丑,拿出改过的勇气去带头自惩,其他责任人便会因此羞愧不已,面壁思过,甘愿受罚,从而解决问题。

点评

人应该学会聪明,学会生存之道,但不是学小聪明,小聪明的人能聪明一时而不能聪明一世。大智若愚,表面上糊涂的人,虽不计一时的得失却能聪明一世,明哲保身,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5。选择采用非正规道路进攻

热门小说推荐
天刑纪

天刑纪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费先生,借个孕

费先生,借个孕

沈于归从小就特别倒霉,衰神附体。她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遇到了他只要跟费南城在一起,所有霉运通通退散。于是,她就赖上了他。boss,借个运!费南城纠结了一下,开始认真的脱衣服。沈于归惊恐你,你,你要干什么?费南城欺身而上不是要借个孕?沈于归此运非彼孕啊喂!!我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

闪婚厚爱:误嫁天价老公

闪婚厚爱:误嫁天价老公

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人前,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人后,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

原血神座

原血神座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霸道帝少请节制

霸道帝少请节制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