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臣把她除掉。慈禧听后,脸色大变。
慈安太后完全出于好心告知慈禧此事,想借此遗诏规劝慈禧今后处处须检点。为了不使慈禧猜忌,慈安当场索回遗诏,在蜡烛上烧了,说:“此纸已无用,焚之大吉。”慈禧表面感激涕零,暗中却心怀鬼胎。不久以后,慈安太后突患感冒,很快就死了,民间传说是被慈禧所毒死的。
像慈安一样因说话不慎招致杀身之祸的人还有很多,沈德潜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
清代著名诗人和诗评家沈德潜,做过礼部尚书,生前深得乾隆帝恩宠。乾隆帝南巡时喜欢到处题诗,每有所作,常常令沈氏润色,甚至由沈氏代为捉刀,也就是代乾隆写作。沈氏为了炫耀自己,常对诗友说某首御制诗是他改的,某首诗是他代写的,甚至把代乾隆所作的诗收入自己诗集。这一下便得罪了皇帝。后来,因为沈氏《咏黑牡丹诗》中有“奇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的句子把他抓了起来,并且死后得到了剖棺碎尸的下场。
文字狱是中国帝王的一大法宝,对于那些清高的文人墨客,他们有办法整治你。这些都与传统文人一方面自视清高,一方面也离不开帝王的恩宠有关。牢骚满腹,昭示于言辞;或矫情夸耀,不知世情之险恶。
因言获罪在中国是有传统的,切不可忘记。古人说:“讷为君子,寡为小人”,“祸从口出”。这并不是不让人们说话,而是告诫人们讲话一定要谨慎。常言说:“言多必失,谨开言,慢开口”;“会说话的想着说,不会说话的抢着说”。开口说话要动脑筋,为什么要说话,要看讲话对象,应该怎样开口,都有一定的学问。
古人在对待因言获罪的问题时,提倡恶语善说,既要表达“志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又表明自己的立场,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即“君子绝交,口不出恶言”。把这种保身哲学引申开来,就涉及到古人很重视的如何表达“察与不察”的处世之道。善于明察的人并不一定是明智的,能够明察也能够不察的人,才是明智的。因为自己洞察了某件事的本质,却偏偏有人不愿你把事实的真相说出来,只好装作不知,才能使自己免遭不测。内精明而外浑厚,沉默是金,大智若愚,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点评
说话时要特别当心。美国前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与其和狗争道被咬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很难治好被咬的伤。所以,如果你要面对的是小人,就应当忍让为上,千万不要冲动。
3。何时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
[功臣的悲剧]
欧洲有一著名格言说:“愈是喜欢受人夸奖的人,愈是没有本领的人”反之,我们也可以说:‘‘愈是有本领的人,愈是不需要别人的夸奖。"
人们都不喜欢那些常爱自吹自擂的人,你当然不愿人家也是这样看待你。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谈吐行动之间,处处给自己留下一个自由旋转的余地。
在南北朝时,贺若敦为晋的大将,自以为功高才大,不甘心居于同僚之下。看到别人做了大将军,唯独自己没有被晋升,心中十分不服气,口中多有抱怨之词,决心好好干它一场。
不久,他奉命参加讨伐平湘洲战役,终于打了个胜仗,全军凯旋。对此应该算是为国家又立了一大功吧,于是他自以为此次必然要受到封赏。不料,由于种种的原因,他不但没升职,反而被撤掉了原来的职务。为此,他大为不满,对朝廷大发怨言。
晋公宇文护听了以后,十分震怒,于是把他从中州刺史的现任职位上调回来,迫使他自杀。他知道这都是因为他没有管住自己的舌头,所以才落了个今日的下场。于是,临死之前他对儿子贺若弼说:“我有志平定江南,为国效力,而今未能实现,你一定要继承我的遗志。我是因为这舌头把命都丢了,这个教训你不能不记住呀!”说完了,便拿起锥子,狠狠地刺破了儿子的舌头,想让他记住这血的教训。
光阴似箭,斗转星移,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贺若弼也做了隋朝的右领大将军。但是,他终究没有记住父亲临死的教诲,常常为自己的官位
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总认为自己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过了不久,他一直认为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未被提拔。于是,他气不打一处来,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后来这些话便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贺若弼被逮捕下狱。皇帝杨坚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由于他以往的功绩,没过多久,便被放了出来。但他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之间,情谊亲切,连高度的机密,也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
后来,杨勇在隋文帝那里失势,杨广取而代之为皇太子,贺若弼的处境可想而知。
隋文帝得知他又在那里大放厥词,就把他召来说:“我用高颖、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
这时,由于贺若弼素来言语不慎,所以在言语间也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于是都开始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隋文帝见了,对贺若弼说:“大臣们对你都十分的厌烦,要求严格执行法度,你自己寻思可有活命的道理?”贺若弼辩解说:“我曾凭陛下神威,率八千兵马渡长江活捉了陈叔宝。希望能看在过去的功劳的分上,给我留条活命吧!”隋文帝说:“你将岀征陈国时,对高频说:陈叔宝被削平,问题是我们这些功臣会不会飞鸟尽,良弓藏?高频对你说:我向你保证,皇上绝对不会这样。‘是吧?等到消灭了陈叔宝,你就要求当内史,又要求当仆射。这一切功劳过去我已格外重赏了,何必再提呢?”贺若弼说:“我确实蒙受陛下格外的重赏,今天还希望格外的赏我活命。”此时,他再也不敢攻击别人了。隋文帝又念他劳苦功高,只把他的官职撤消了。
父子两代人,同样是因言多而坏事,实在叫人慨叹和惋惜。所以,我们有时一定要学会忍住那些不该讲的话,以免招致不必要的祸端。
在一所大学中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同住一个宿舍的两名大学生,其中一位的家长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于是,他也跟着家长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性,每每说话必压人一头;另
一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家长只是个一般的工人,所以这个学生的性格也极为内向,不爱说话。
当这个性格内向、自尊心很强的同学不幸患上了轻度的肺结核时,同学们都积极地关心他、照顾他,而那个高傲的同学却扬言要把他赶出这个宿舍,以免传染。这话严重伤害了患病同学的自尊心。后来,他们又因晚上睡觉熄灯问题发生争吵,那位高傲的同学本来没理,却蛮横地叫喊:“你得给我跪下求饶,否则,你在这寝室住一天,我就欺负你一天。”骂完后,他没事一般地去休息了,而内向的同学也被劝到别的寝室住了一宿。
古人说:“刀疮易受,恶语难消。”这位被骂的同学在另一个寝室越想越气愤,终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从别处借了一把锤子,在一天深夜,趁那个出口伤人的同学熟睡之际,用锤子向他头部猛击十多下,将他打死了,而自己也被判处了死刑。
两个不满20岁、入学不到一年的大学生,就这样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是什么害了他们呢?就是盛气凌人的言辞,当然也还有不成熟的性格。这教训不是很惨痛吗?
在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见一些说话盛气凌人的人。虽然这些人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非要做出什么坏事或过头的事,但是他们的气势却往往让人无法忍受,因此这些人也常常会由于言语过激或过满而招致始料不及的后果,给自己带来伤害。到最后,只能留下一生的悔恨。为此,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记住:何时都不要把话说得太满,太过激,而应多用一些缓和的、留有余地的词语。
点评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自己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或者有了一些特殊的优势,也千万不要傲气十足,牛气冲天。自以为高人一等,处处唱高调,时时摆身份;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只图自己痛快,不顾别人感受,这样迟早会因失语于人而殃及己身。
4。不可触犯“为尊者讳”
[古代帝王身世的启示]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
太古时代,有擎天巨灵,身如星辰,翱翔宙宇。有身怀异血的各族大尊,破灭虚空,再造天地,有古炼气士,远渡星河,教化众生。不知因何原因,一个时代悄然终结,万域隔...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双月当空,无限可能的英魂世界孤寂黑暗,神秘古怪的嬉命小丑百城联邦,三大帝国,异族横行,魂兽霸幽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人类卧薪尝胆重掌地球主权,孕育着进军高纬度的野望!重点是二年级的废柴学长王同学,如...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