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以后建立后晋的石敬瑭和后汉的刘知远亦均为沙陀人。
以上就是沙陀简史。
从沙陀人的历史可以看出,沙陀人实际上就是汉化了的突厥人,而且对中原王朝并不像其它少数民族那样充满敌意,反而是多有归附襄助之功。
归根结底是因为沙陀族汉化比较严重,对汉族的民族认同感要远远高于对突厥的民族认同感。
沙陀人对汉族、汉文化的认同表现在方方面面。
如他们在做了皇帝之后,在宗庙的建立上,都以中原汉族前世帝王作为自己的始祖。
马端临《文献通考·宗庙考》对此批评道:“按:后唐、晋、汉皆出于夷狄者也,庄宗、明宗既舍其祖而祖唐之祖矣,及敬瑭、知远崛起而登帝位,俱欲以华胄自诡,故于四亲之外,必求所谓始祖者而祖之。……然史所载出自沙陀部之说,固不可掩也,竟何益哉?”
其实,沙陀人将汉族帝王视为祖先而供奉,无非是想从血缘上拉近与汉人的距离,以示他们是华夏(汉)正宗的传人,造成一种“胡汉一家”的表象。
所以尽管对掩盖其出自沙陀部的痕迹无所益处,他们还是那样去做了,这也是沙陀人在主观上认同华夏(汉族)文化的具体行动。
在沙陀以及代北诸族对汉族、汉文化的认同中,改用汉姓以及籍贯汉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从现有材料看,沙陀人固有的姓氏除李克用的祖上曾出现过“朱邪”一姓外,再无其他案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唐明宗李嗣源无姓氏,原名邈佶烈;
石敬瑭父名臬捩鸡,恐怕也无姓氏;
杨光远父名阿噔啜,应该也是没有姓氏。
所以,沙陀人的刘、杨、郭、瞿、张、白诸姓,应该都是进入中原后所得之汉姓。
至于昭武九姓胡人改姓汉姓、占籍汉地,更是非常普遍的事。
改姓汉姓和占籍汉地,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他们对中原汉文化的钦慕和认同,对于他们融入汉人社会,无疑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当然,作为沙陀上层的统治者们,也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子弟学习汉文化,并且与汉族新老贵族特别是衣冠世族通婚联姻,密切与他们的关系,所谓君主出身卑微,子嗣文采风流。
而对于普通沙陀平民,他们在与汉人的交往中,耳濡目染,无疑也在不断地学习着汉文化。
至于与汉人的通婚,当更为普遍。
李嗣源和刘知远在未贵时所娶的妻妾,有几位当是汉人。
总之,无论是沙陀三部落的皇族还是平民,他们都有后人在中原地区繁衍下来,但随着时光荏苒,他们的传统习俗在逐渐消失;
又随着沙陀人普遍与汉人通婚,使他们在血统上不复纯粹,相貌特征渐渐暗淡;
同时由于改易姓氏和籍贯地望,家族谱牒的丢失,到后来,甚至连他们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沙陀族属了。
据《宋史》的记载,宋初的历史人物,沙陀人虽寥寥无几,却也清晰可辨;
而到宋中后期以后,便不再见有沙陀人的记载,说明此时沙陀人已完全与汉人融合在了一起。
从民族感情上和经济利益上与汉化粟特人非常相似。
不过栗特人更注重商贸,沙陀人更注重征战,两个民族的立足之本有所不同。
在黄巢穿越的这个时空,还没有发生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的事情。
反而是在禹城之战中,黄巢一举消灭了朱邪赤心的5000骑兵,还俘虏了朱邪赤心。
不过这次朱邪赤心再次来到淄州却并不是来报仇的,而是来“拉投资”的!
喜欢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重生唐末之祸乱天下
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