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82章草原虽广袤无垠,却无法耕读传家,是故弃之如敝履。
第982章草原虽广袤无垠,却无法耕读传家,是故弃之如敝履。
秦明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继续说道:
“陛下,统一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更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与民族的共同愿景。”
“我大唐自开国以来,征战四方,不仅完成了华夏的大一统,而且兵发六路灭掉了北面的东突厥。”
“然东突厥之广袤领土,却被薛延陀部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占据。虽然薛延陀部已经向我大唐称臣纳贡,但谁又能保证,假以时日,待到薛延陀发展壮大,不会是下一个东突厥呢?”
李世民听到这里,不由地陷入了沉思。
秦明所说的这些问题,李世民身为大唐皇帝,又怎会不知呢?
可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耕读传家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草原虽然广袤,但并不适合耕种粮食,想要将汉人迁徙至草原,比登天还难。
稍有不慎,大唐便会有倾覆之危。
这也就是为何,大唐灭了东突厥,却没有占领其广袤土地,只是以一纸诏令,命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承袭其统治的原因。
同理,这也是为何,薛延陀现在的领土,明明是大唐将士抛头颅、洒热血,爬冰卧雪打下来的土地,却在李世民一纸诏令“赐”给薛延陀后,没有引得朝野动荡,民怨四起的原因。
只因在汉人眼中,突厥虽广袤,但却是无法耕种的蛮夷之地。
只要朝廷能遏制薛延陀的壮大,使其不敢在大唐边境烧杀抢掠,百姓们就知足了。
[可若是百姓们知道了那些羊毛的价值,那他们是否就愿意迁徙去草原了呢?]
李世民这样想着。
秦明似乎是察觉到了李世民内心的挣扎,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富有穿透力,继续剖析道:
“陛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大唐既要固守传统,亦需勇于创新。农耕文明与游牧部落并非水火不容,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与融合。”
“东突厥虽灭,但北方草原的局势依然微妙,薛延陀虽暂时臣服,长远计议,我大唐应着眼于如何将其逐步纳入我中华文化圈,而非单纯依靠武力威慑,或靠简单的称臣纳贡所维系。”
“换作以往,草原即使再广袤无垠,中原百姓亦是毫不在意,因为草原种不出粮食。”
“可眼下却不同了。”
秦明一席话,正中李世民下怀。
李世民豁然抬头,眼中金芒暴涨。
“爱卿的意思是指羊毛?”
秦明微笑颔首,缓缓道:
“没错。羊毛织物能够御寒,可以使我大唐百姓,再也不惧严冬腊月。”
“此物,于我大唐之重要,不亚于粮食与丝绸。”
“故而,眼下便是一个契机。”
“一个能让大唐百姓重新认识草原价值,以及对我大唐百姓重要性的契机。”
“同样也是彻底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部落的契机。”
“是故,这也是臣为何成立商行,行边贸之事的根本所在。”
李世民眼神渐亮,显然被秦明的见解触动了深思。
他缓缓踱步,目光似乎穿透了大殿的墙壁,望向那遥远而辽阔的北方草原,心中权衡着秦明话语中的深远意义。
“爱卿言之有理,羊毛之于我大唐,确乎是一大革新。”
李世民缓缓闭上双目。
脑海里,不由得回想起了,奏对之前,他曾问秦明打算如何开展边贸之事,以及当时秦明给出的答案。
李世民身子微微一颤,不知想到了什么,他豁然转身,目光炽热盯着秦明。
“爱卿,刚才曾言,边贸之策需分三步走,其一,确立法度;其二,文化渗透;其三,经济与军事双管齐下。”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沈于归从小就特别倒霉,衰神附体。她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遇到了他只要跟费南城在一起,所有霉运通通退散。于是,她就赖上了他。boss,借个运!费南城纠结了一下,开始认真的脱衣服。沈于归惊恐你,你,你要干什么?费南城欺身而上不是要借个孕?沈于归此运非彼孕啊喂!!我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阴阳分天地,五行定乾坤。天穹之下岁月沧桑的中土神州,正是仙道昌盛的时代,亿万生灵欣欣向荣。纵横千万里间,总有人间一幕幕悲欢离合,在恢弘长生的仙道中上演着。有光便有暗,天穹之下光辉之中,仍有沉默的影子悄...
天降神物!异血附体!群仙惊惧!万魔退避!一名从东洲大陆走出的少年。一具生死相依的红粉骷髅。一个立志成为至强者的故事。一段叱咤星河,大闹三界的传说。忘语新书,已完本凡人修仙传魔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