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到了那个时候,我齐国的影响力必将百倍千倍的提升,甚至可足不出户而遥制全球任何地区。
”
“以咱们齐国的国力,只要政府下定决心,将海底电报线缆铺设到欧洲想来也要不了几年。
不就是将生产出来的线缆直接投入海中嘛,多简单的事!
”
“若是简单的话,也不至于在电报正式投入使用后,到现在七八年过去了,才开始铺设海底电报线缆。
”
潘广峰淡淡地说道:“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我们这种外行人可随意揣测的。
在某项技术成功应用之前,其中的探索和试验,也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和挫折,方有我们能看到的辉煌和大成。
”
泰平十九年(1723年)10月,长安至大兴之间的有线电报成功连通,并互相发送了一条清晰而明确的信息,由此进一步突破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长途距离的信息传输。
在随后的数年时间,在政府和诸多商业资本的联合推进下,有线电报迅速在国内及海外领地铺开。
仅仅过了五年,汉洲本土及临近的威远、宣化、靖平(苏拉威西岛)、开化、广宁等海外领地的所有府城皆开通了有线电报,极大地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陆地架设有线电报的同时,帝国工程院、皇家科学院、长安工业研究院、黑山工业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始研究和试验如何铺设海底电报线缆,以连通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信息传递。
泰平二十二年(1726年),在工业科技产业部和黑山工业研究院的联合主持下,第一条实验跨海电缆从建业到小门岛(今澳洲北部巴瑟斯特岛)开始铺设。
这样工程可以说是毫无先例可以参考,所有的工作也都属于探索阶段,即使如此,跨越一百多公里,铺设世界上第一条海底电缆绝对算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这完全是一项幻想式的冒险,这个时代没有人知道这一百公里的海底是什么样,这又软又有韧性的电缆材料能不能保证电信号的传输,铺设需要施工船在海上至少三天时间,过程中又会遭遇什么样的恶劣天气,总之各种不可控因素缠绕着这个工程。
需要被铺设的线缆被提前绕进一艘船的内舱,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由数艘物资保障船陪伴,施工船在岸上众多官员、学者和百姓的欢呼声中,驶向了大海。
在施工船的铺设过程中,数名电磁学专家在船舱中与岸上的同伴不断进行实验交换着讯号,虽然海岸早已看不见,但讯号依然很清晰。
施工船从浅水区进入深水区,线缆不停地从船下进入海底,一天一夜过去了,四十多公里的电缆已经铺设完成,信号依旧清晰而稳定。
但是,到了第二天夜里,意外的事故发生了。
电缆不知何故,突然从绞盘上滑落,并且无法找到电缆从何处断掉的,更不可能从深海中将电缆拉起来重新接上。
于是,施工船和伴行的物资保障船只好灰头灰脸地返回建业港,让翘首以待的观众失望不已。
这次失败,损失了六十多公里电缆,约三万元的实验成本。
不过,虽然第一次海底电缆铺设未能成功,但也有很多收获,最起码证明了电缆在海底环境下的通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随后的几个月,参与实验的学者和专家们对船上的放缆机进行了大幅改善和优化,以避免线缆在输出时再次出现断裂状况。
当年九月,建业至小门岛海底电缆铺设成功,并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信息传输也保持了既有的清晰和稳定。
泰平二十四年(1728年),齐国开始铺设距离更长的海底电缆,这次实验的目标选定为南都(今墨尔本)和南屿郡(今塔斯马尼亚岛),铺设距离为二百七十多公里,而且还是在风高浪急的南屿海峡(今巴斯海峡)之中。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
苏恒重生平行世界,却发现这是大明650年,崇祯大帝是人类第一位灾变境强者,只身渡星宇,单手灭星球,无数高中大学,教导的是人体修炼进化学说,精英大学生飞天遁地翻云布雨。叮,超级学神系统正式开启...
地球元气复苏了,但这真不是地球灵气复苏的故事,而是一个流浪宇宙的故事。...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