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后归曹。
黄权何许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在刘备入蜀前黄权是刘璋的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可见刘备入蜀黄权是持反对意见的,原因是刘备有骁名,李贤注说“骁,枭”二字通用,也就是说刘备是枭雄。
黄权在最后时刻还拚死抵抗,直到刘璋投降才降先主,“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於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可见夺汉中的计策是黄权出的。刘备在这里对这个宁死抵抗的敌人授予官职,并且对他的计策深信不疑,确实达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境界。
夷陵之战是刘备政治生涯的悲剧结局,在这场战争前,黄权劝谏:“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可见黄权不赞成这场战争。可惜先主一意孤行,以致大败。“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黄权在最后还是没有做文天祥,这里不谈他的忠义问题,黄权降魏之后,“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大意是说执法人员把黄权的妻子儿子捉起来问罪,但是刘备认为是自己辜负了黄权,反而代之如初,这难道不需要极大的气量吗,这不需要对臣下的体谅吗?而黄权在投降魏国后,“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汉魏春秋曰:文帝诏令发丧,权答曰:‘臣与刘、诸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得审问,果如所言。”蜀国有些降魏之人说黄权的妻子儿子已经被诛杀了,但黄权没有相信,说:“臣与刘、诸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实,请须后问。”后来审问得知事实确实如此,臣与刘、诸葛推诚相信,明臣本志,这需要多么和谐的君臣关系呢?刘备军团的君臣之间的融洽关系可见如此。
黄权降曹以后,由于自己的突出能力,不断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先是担任侍中、镇南将军、育阳侯,后来领益州刺史,景初三年黄权又升至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黄权没有因为自己的降将身份而受到排斥,当刘备去世的消息穿到曹魏后,魏臣纷纷向文帝道贺,惟独黄权没有任何表示,曹丕知道黄权的心意,只是同黄权开了一个玩笑,也丝毫没有怪罪的意思。司马懿对黄权也是非常器重,他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曾经称赞黄权是个豪爽之士。景初四年,黄权去世,谥为“景侯”。
黄权在曹魏之时,官运亨通,施展了自己在蜀汉政权没有来得及施展的才能,但是黄权也有自己无奈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两个孩子天各一方,其子之一的黄邕在曹魏继承了黄权的爵位,成了魏国的大臣,另一个留在蜀汉的孩子黄崇,被培养成了自己所效忠的曹魏政权的死敌,后来担任尚书郎,在绵竹之战中同诸葛瞻父子一起战死疆场,一对父子、兄弟最终成为了敌人,这不能不说是个乱世的悲哀吧。
喜欢史事讲将1三国明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史事讲将1三国明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
婚后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心的答睡觉。结婚纪念日,韩经年端着一杯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窝在床上,懒洋洋的睁开了眼睛,警惕的盯着韩经年随时会泼到床上的水思考了三秒,回和你一起。...
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九天之上,是为仙宫!...
阴阳分天地,五行定乾坤。天穹之下岁月沧桑的中土神州,正是仙道昌盛的时代,亿万生灵欣欣向荣。纵横千万里间,总有人间一幕幕悲欢离合,在恢弘长生的仙道中上演着。有光便有暗,天穹之下光辉之中,仍有沉默的影子悄...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