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十八章县试开始了,考生们懵逼了!
胡惟庸胡大老爷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可这次轰轰烈烈的恩科可没消停。
县试、府试、院试,一共组成了童生试。
考完这三场考试,才能成为秀才。
一轮又一轮的考试在不断的筛选着大明的读书人,只有那些真正聪明、天赋异禀的,才能在这个时代的科举之中异军突起。
三试过后,童子试终于完成,一应拿到了童生资格的士子们,才终于有资格说一句自己是读书人了。
没个功名,哪怕你书读得再好,也等于没有文凭在手,憋死了也只能说自己“粗通文墨”啊!
不过,还没等他们享受一下杀过千军万马的成就感呢,新一轮的考试,又得开始了。
乡试!
别看名字土,甚至听起来还没县试威风。
可得去专门的贡院,由一省学政专门组织,关在里边慢慢考的专业考试。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士子们才算真正踏上科举之路。
之前那些?
勉强算個热身吧!
不然,怎么能叫童子试呢?
说白了,就是糊弄孩子的玩意儿而已!
而在乡试过后,还有会试和殿试,那更是难如登天的关卡。
因此,古代士子金榜题名的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
但即便这样,读书人依旧是前仆后继的涌入了科举这一条崎岖小道。
毕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想要改变命运,鲤鱼跃龙门,只能读书考科举。
而且,今年忽然之间开恩科的原因,一众士子就没有心里不清楚的。
都明白,今年的恩科,考录的人数可能要超过往届科考,那一应人等,谁乐意放弃?
于是,无论年纪大小,但凡还对科举之路有那么一丝想法的士子,今年全冒出来了。
那么多官位,急需人员补充。
不说会试和殿试了,哪怕是在乡试之中,夺个举人的头衔,当官的概率也很大啊。
而明初之时,士子尤以江南为盛。
毕竟物产丰饶、商业发达,民众有了点余钱之后,自然就希望自家子弟能突破原本的限制,往上层挤一挤。
而于眼下的大明来说,没有比科举更好、更稳妥的路子了。
所以,当江南考场到了开考这日时,考场门口简直堵了个水泄不通。
乌央乌央的士子们,拎着小包袱一个个的通过考场门口的检查排队进入。
对于舞弊,每年都得查出点事儿来。
因为这事儿牵扯太大,所以考场门口的检查格外严。
馒头?掰开看看!
毛笔?拧下笔头看看!
铺盖?拆开看看!
可以说,但凡是有一丝可能藏东西的地方,士子们都得老老实实地等候守门兵丁的检查。
纵然有不服气的,可抬头看着众人那老实模样,自然知道这会儿要是撒个泼、闹个脾气会是个什么下场。
直接赶出考场都是轻的,若是断了以后的科举之路,那怕是当场投河的心思都有。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天生废武脉,十年傻子名,古老石碑,祖祠石棺。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挺身问剑,这一生,不弯腰!激情,热血,红颜,腹黑,扮猪吃老虎,一个都不会少,禹枫出品,速度保证。...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番茄的第十本小说。我叫孟川,今年十五岁,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