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但随着初平4年(193)与建安元年(196)孔融先后被管亥、袁谭击破,公孙度在青州的盟军也便不复存在。
然而孔融虽然谢幕,公孙氏对青州东莱的控制,却得到延续。
太史慈、邴原、刘政等豪强或儒生,先后经青州渡海远赴辽东,在中原稍定之后又原路返回。
可知公孙家族在辽东与山东之间、已经开辟了固定航路。
邴原字根矩,(青州)北海朱虚人也。
黄巾起,原将家属入海……遂至辽东,与同郡刘政俱有勇略雄气。
辽东太守公孙度畏恶欲杀之……政窘急,往投原,原匿之月馀,时东莱太史慈当归,(邴)原因以(刘)政付之。
--《魏书邴原传》
建安十1年(206)被李典、乐进击破的“海贼管承”,从地点(北海、东莱)来看,恐怕也与公孙度有瓜葛。
太祖征管承(东莱人),军淳于(属北海),遣(乐)进与李典击之。
承破走,逃入海岛,海滨平。
--《魏书乐进传》
且翌年(207)公孙康(公孙度之子)斩杀袁氏兄弟,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在东莱的据点被曹军击破(206),因此不敢收留2袁,以免激怒曹操。
(袁)尚、(袁)熙与乌丸逆军战,败走奔辽东,公孙康诱斩之,送其首。
--《魏书袁绍传》
魏太和7年(233)公孙渊(公孙度之孙)给孙权上书,称“被幽州刺史与东莱太守诬告,因此获罪魏朝”。
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谄得行其志,听幽州刺史、东莱太守诳误之言,猥兴州兵,图害臣(公孙渊)郡。
--韦曜《吴书》
从此事不难看出,半个世纪之后,公孙家族的影响,依然可以越海直达东莱。
考虑到曹魏中期,辽东公孙氏与江东孙氏的军事同盟关系,以及双方屡遣使者的记载(见《吴书2》);可知袭扰青州,对公孙氏而言易如反掌。
辽东问题困扰曹魏许久,直到明帝死亡前夕(238)才被司马懿平定。
如果结合明帝去世十年后(249)即“鼎移司马”(高平陵之变),那么辽东问题,大抵可以看作与魏氏相始终。
公孙家族在辽东的始末变迁,是个相对冷僻的专题。
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着重选择公孙度割据初期的若干线索,加以论述。
现代学者对辽东问题分析比较精辟者,有王永平的《公孙氏对待流寓士人之态度极其遭遇》。
不过其着眼点,在于流寓士人对辽东学术风气的影响。
虽然董卓(公孙度故主)与徐荣(公孙度举主)都属于帝国文化的边缘人物,但公孙度的仕宦问题(官不避籍)明显过于刺眼,不能用简单的“不守礼法”来解释。
或许另有深意。
(皇甫规)妻知不免,乃立骂(董)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
”
--《后汉书列女传》
如果从统治方式看,公孙延“避吏玄菟”,其家族衰败、显而易见。
因此公孙度发迹后,自然而然地走上了法家道路。
对青州东莱的武装殖民,也可看作其武力扩张的具体反映,孔融则是牵涉其中的早期同盟。
然而随着管亥与袁谭的蹂躏,孔融迅速谢幕。
到了曹操征讨东莱、北海时,史籍留下的记载,便只剩下“海贼管承”了。
假设管承确实与公孙家族存在某种联系,那管承之败(206)无疑是2袁之死(207)的导火索。
因为它使公孙康清楚认识到对抗曹操的下场。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沈于归从小就特别倒霉,衰神附体。她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遇到了他只要跟费南城在一起,所有霉运通通退散。于是,她就赖上了他。boss,借个运!费南城纠结了一下,开始认真的脱衣服。沈于归惊恐你,你,你要干什么?费南城欺身而上不是要借个孕?沈于归此运非彼孕啊喂!!我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