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证道真仙,除了将体内真元转化为仙气,铸就先天道体,洗炼神魂,使三者归一,成就无上仙基外,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地方,那就是心境。
禅宗有两首很出名的诗:一为“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一首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后一首太玄,已达“山是山,山非山;水是水,水非水”的境界。初入修行的人根本无法做到,所以必须先从第一首境界做起。等领悟透后,待机缘来临,才能参悟第二首。
证道真仙只所以需要重视心境,是因为仙本凡人。
人食五谷杂粮,必有七情六欲。
虽然修到这境界早已能辟谷,但还未成仙之时,必有一些经历,有些往往难忘。
这些东西在心头久了,自己遗忘,但天劫来临之时。这些东西就会如电影胶片般,从心头一一掠过,最后化为心魔,冲击神魂。若是应对不好,就会落个身死道消的下场。
所以,证道真仙的时候才会强调修心。
禅宗第一首诗就是将凡俗肉身看做菩提树,心看做明镜台。
有空的时候擦一擦,免得被灰尘遮住,心境有瑕,和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修心法门在各宗不算什么秘密,只是很多人都把时间用来修炼强大自己的功法,而很少修炼心灵之道,也只有一些比较注重的长者才会时不时强调一下。
修心法门的境界主要有三:止念、听息、观光。
止念无需去说,就是去除杂念。
去除杂念后面是听息,也就是入静。
听息之道,凝神内住,专心养静。一呼一吸全凭自然,契合天地。两耳内听,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久而久之,自然常静。到最后,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都感觉不存在,也就到了入静境界。
观光乃是炼性,真常幻境,若实还虚,若有似无,有意无意,十分玄奥。
修炼此法,需以心神观想虚无。
虚无之地,空空荡荡,静静寂寂。
忽有一日,出现点点莹光,那就是性灵之光,也就是心灵之光。初时点点,飘移不定,微弱无比。随着观想时间变长,光点增多,开始往外溢散。此时当以心神收摄,化虚光为实质。此后观想,宛如实质的光点越来越多,渐渐聚成一团。
圆陀陀,光灼灼。
自此性光圆满,诸邪不侵,万魔难入,可惜能达到这境界的人是少之又少。
听息与观光之道,看似容易,其实艰难。
听息虽名听息,其实无听;观光虽名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真静。
因而圆融无碍,心间无漏,再无一物能落。
这就是禅宗第二首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
想修炼到这种境界,必须陷入旷日弥久的艰难苦修,也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修成。公良能够做到止念听息,观光小成,但想要达到心间无漏的真静境界,估计一辈子也难做到。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大周皇子周元,原本拥有圣龙之命,却被敌国武王以亿万大周子民为要挟,蟒雀吞龙,夺走其圣龙气运。 周元入祖地,遇夭夭重开八脉,再踏征途。 少年执笔,龙蛇...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天为何物? 高高在上,威严莫测,是法则,是戒律,是无情,是冷酷。 天意,何也? 俯瞰众生,操持风云,褫夺赏罚,随性而为。故,天意不可测,苍天不可近。...
太古时代,有擎天巨灵,身如星辰,翱翔宙宇。有身怀异血的各族大尊,破灭虚空,再造天地,有古炼气士,远渡星河,教化众生。不知因何原因,一个时代悄然终结,万域隔...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