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元璋虽然嘴上骂骂咧咧,但脸上笑容更甚。
说实话,好久没有这种一家人嬉笑说闹的感觉了。
看着朱雄英和郭宁妃都离开,他笑着摸了摸胡子。
而就在这时,门外,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走进来。
“陛下,宁波府赈灾,确有猫腻……”
朱元璋脸上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阴冷。
“咱就知道,一百多万两银子,就有人盯着呢。朝堂上的贪官,被太孙收拾的服服帖帖。可地方上的贪官,门道多着呢。”
蒋瓛说:“陛下,根据在宁波府的锦衣卫千户汇报,他暗中调查了浙江布政司,以及宁波府,偷偷看了赈灾账本。
账本做的天衣无缝,可根据账本实际走访调查得知,十之有二,是不符合的。也就是说,起码有五分之一,最少二十万两银子,在假账下被侵吞……”
朱元璋气的握紧拳头,说:
“好啊,真是好。太孙从朝堂百官贪污的口袋里让他们吐出来的赃款,到了地方上又被贪污了。咱大明的官,还有几个是干净的?”
蒋瓛自然是不敢搭话,就继续汇报:
“另外,据查,浙江布政司布政使之子,在浙江一带,横行霸道,无人能约束,其恶行累累,手上人命无数。”
“此等富庶之地,也出这般混账?”朱元璋脸色难看。
实际上,他对浙东那边的人,本就没啥好感。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朝堂上浙东集团的不得势。
明初,朝堂上有两个集团。
分别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乡,淮西集团,以李善长、胡惟庸、徐达、常遇春等为首。
而浙东集团,则是文官,或者说言官。早期,以刘伯温为首,后来是杨宪,都死了。
浙东集团一直就不是淮西集团的对手,甚至若不是朱元璋有意玩平衡,纵容浙东集团盯着淮西集团,让他们互相干的话,浙东集团早就灭了。
淮西集团基本上都是出身微末,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他们势大很正常。
浙东集团就是出身富裕,饱读诗书,基本上就是文人频出,儒士成林。
所以,他们就是朝堂上现在文官的代表,文官大多出自浙东。
如今,虽然淮西集团削弱不少,但浙东集团也几乎一蹶不振了。
两大集团的损失,加强了朱元璋的皇权集中。
这也是朱元璋手段的体现。
但总体而言,朱元璋还是对淮西集团亲近,对浙东集团那群夫子儒士,就没那么顺眼。
刘伯温也算是立了大功,结果还是个靠后的伯爵,有意让浙东集团制衡淮西集团,可浙东集团还是一直势弱,这些都能体现出老朱还是偏心。
当然,他对儒家很多文化,不认同,也是一个重点。
另外提一嘴,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对上,唯一让淮西集团吃亏的就是……他们确实普遍没文化,说不过浙东集团那群文官。
武勋……不善言辞啊!
吃了没文化的亏!
话说回来,如今朱元璋听说浙东被用于赈灾的银子,起码有二十万被地方官贪污。
浙江布政司布政使儿子还如此横行霸道,那股子火也就起来了。
“咱记得,刘伯温当初对咱说,北方蛮夷多,南方礼仪多。又以东,文化为盛……哼,如今看来,他刘夫子,也是片面了。
北方蛮夷多,难道就没有礼仪?没有文化?东边文化盛,那西边就出不得大儒?
那咱不知道,咱知道,这东边,哼,也出了不少人渣。”
蒋瓛就是听着,他是锦衣卫指挥使,是皇帝的刀,面对皇帝时,有时候不能多脑子,更不能多嘴。
“太孙知道这事没?”朱元璋突然这么一说。
蒋瓛道:“浙东宁波府赈灾,太孙派了他的亲卫统领盛庸去监督。
当历史变成传说 当传说变成神话 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 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 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一念成沧海,一念化桑田。一念斩千魔,一念诛万仙。唯我念永恒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后,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一念永恒...
永夜降世,妖魔四起,百年暗夜到来之际,夏宫里走来了一位腼腆的少年郎微信公众号一夕烟雨(内有番外!)大夏王侯VIP群123788213(入群需验证订阅)...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