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六月底,南京国子监变得安静了,不少的监生从国子监离开了,也有一部分的监生,暂时留在这里,等待即将到来的乡试,而五经博士和助教,则开始准备乡试的事宜,他们是要参与乡试相关的事宜的,会成为乡试的外帘官。
经过认真仔细的考虑,吴帆徽终于做出了决定,那就是举荐山西阳泉县知县谢宗,出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至于说原南京国子监司业任丛封,吴帆徽也没有亏待,举荐其到京城的国子监去任职。
谢宗此人,吴帆徽不是特别熟悉,但他相信一点,自己举荐了谢宗,作为陕西的老乡,谢宗一定是感恩戴德,会竭尽全力做事情的,再说谢宗担任过山西文水县和阳泉县知县,能力还是有的,让这样的人成为自己的副手,可以省却很多的麻烦事情。
七月到九月,是国子监招纳监生的时间,尽管说如今的国子监,与明初的时候是无法比较了,但是这里还是被视作贤人聚集的地方,凡是从国子监肄业的监生,同样被地方上的百姓视作是贤人,成贤街依旧是国子监的标志。
举监、贡监和荫监,这三类的监生,国子监没有多少能够做主的地方,都是地方官府举荐,经过朝廷或者是南京礼部同意,就可以进入到南京国子监读书,而南京户部也会根据监生人数的多少,安排相应的费用,包括诸多监生的膳食住宿等等费用,不过招纳例监,这就是国子监自身决定的事宜了。
例监与几百年之后自费生性质差不多,他们的衣食住行,都是自己负责的,而且还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才能够进入到国子监读书,至于说让谁成为例监,这就是国子监祭酒的权力。
一般来说,想要成为国子监的例监,本人需要提供相应的文书材料,包括本人的表现等等,由国子监予以审核,同意之后报南京礼部和吏部备案,例监在缴纳一定的费用之后,就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万历年间之后,对于例监的要求逐渐降低,一些例监甚至只是在国子监挂名,并未真正到国子监去读书,只需要参加最终的肄业考试,通过就可以了。
例监缴纳的钱财,属于国子监所有,用以改善国子监诸多的开销。
上任近两个月之后,吴帆徽才弄清楚,原来国子监的五经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和教授等等,也是有额外补助的,那就是根据授课的情况,给与相应的补助,譬如说五经博士每月能够拿到的补助,可以达到十两银子左右,远远高于俸禄。
而这些钱财的来源,就是例监贡献出来的。
这让吴帆徽很是感慨,原来几百年之后出现的自费生情况,如今一样存在,老师的课时补贴,现如今也是有的。
难怪国子监的诸多先生,能够专心致志的教书育人,在官吏俸禄如此低的情况之下,还能够安心的做事情。
例监绝大部分都是商贾家族的子弟。
可不要小看例监的身份,他们从国子监毕业之后,都有了读书人的功名,按照朝廷对于读书人的相关规定,例监也是可以免去部分赋税的,不承担徭役,而且在老百姓的眼中,例监同样是有身份的读书人。
商贾之家的子弟,想要成为国子监的例监,几乎都是国子监祭酒的一句话,认为你合格了,能够进入国子监读书了,那么你就算是没有什么知识水平,也一样可以成为国子监例监,至于说肄业考试,国子监的诸多先生都是明白的,毕竟他们的日常补助,都是来自于这些例监的,故而考试的时候,要求不会特别的严格,能够马虎过去就马虎过去,反正例监能够得到的好处,都是朝廷赋予的,不需要某个人拿出来钱财。
从六月底开始,吴帆徽就不要想着安宁了,首先是南京诸多的官吏专门到府邸来拜访,他们来的目的,都是帮忙介绍例监的,接着被介绍的想要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年轻人,则会在长辈或者其他人的带领之下,专程前往国子监来拜访,他们的目的就是成为国子监的例监。
这些人当然不是空手前来,都是带着礼物和银子的,家里条件不错的,出手大都是五十两白银以上,条件稍微差一些的,出手也是在二十两到三十两银子。
本次南京国子监招收监生的数目还是固定的,计划招纳监生两千二百人左右,其中例监的人数控制在四百五十人左右,每个进入国子监的例监,需要缴纳的银子为一百两到一百五十两,整个算起来就是六万两白银的收入,这些银子足够维持国子监三年左右的开销了。
而作为国子监祭酒,招纳这四百五十人左右的例监,至少能够从中获取到两万两银子的收入,平摊到三年左右的时间,每年也是七千两银子了。
就算是府州县的知府、知州和知县,每年也不大可能有这么高的额外收入,当然条件好的地方,收入肯定是更高一些的。
例监的人数只有四百五十人,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前来拜访吴帆徽的,要么是地方官府举荐了,要么是南京的官吏帮忙举荐了。
说起来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吏,也是有些可怜的,他们几乎就是依靠俸禄吃饭,因为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也就不大可能有什么外快的收入,南京户部考虑到实际情况,在计算饷银的时候,留下了部分的空缺,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增加了六部和都察院官吏的收入,但这部分钱不是很多,聊以补充家用。
南京六部尚书,以及都察院的左右都御使,情况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些人以前几乎都是在京城担任过各级有实权的官员,集聚的钱财足够了,来到南京之后,几乎处于赋闲的状态,也就不在乎那一点的收入了,故而他们大都是不会考虑俸禄的。
为国子监举荐例监,也就是一部分南京官吏所能够得到收入的地方了。
由此看来,国子监例监已经成为了一个利益链条,商贾之家愿意拿出来银子,国子监祭酒、南京部分的官吏、地方官府成为了这个利益链条之中的环节,一环扣一环,大家各取所需,从中得到收入,谁也不要去破坏这个规矩,否则利益链条之中的其他环节,就会出现崩塌的局面,众人就会将愤怒发泄到破坏规矩的人身上。
吴帆徽无疑是这个环节之中最要紧的一个环节,一切的利益输送都是从他这里开始的。
商贾也不是傻瓜,不会平白无故的拿出来银子,一旦自己家族的子弟能够进入到国子监,那么商贾就会带着礼物逐个的去拜访,而不能够进入到国子监,商贾是不会掏出银子的。
说白了,例监已经成为了交易。
当然,整个的环节,是非常隐秘的,能够有面子给国子监介绍例监的官吏,也绝不是普通人,至少在南京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深谙官场之道,做事情滴水不漏,不会出现任何的破障,更不会让那些监察御史与言官抓住把柄。
譬如说拜访吴帆徽,不是在家中,而是在国子监,因为国子监祭酒考校监生,这是朝廷定下的规矩,至于说在考校的过程之中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可能知道的。
吴帆徽这段时间忙的焦头烂额,也逐渐弄清楚了国子监招纳例监的规矩。
要说穿越之前,吴帆徽也见识过这些事情,而在明白了招纳例监的整个规矩之后,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特立独行,就好比说是制度和规矩已经烂掉了,不从根本上予以改变,就不可能制止诸多的坏的规矩。
吃亏的还是朝廷,最终的负担还是落到了寻常百姓的身上。
吴帆徽没有亲自收这些白银,这些事情完全都是王宝福和陈代明等人经手的。
一直到七月底,四百多的例监名单,完全确定下来,名单整理之后,送到了南京礼部报备,接下来礼部开出文书,这些人的名字全部都在文书里面,他们已经成为国子监下一届的例监了,而荫监的名单,这个时候也基本确定下来,举监和贡监的名单,则要等到乡试之后才能够真正的确定下来。
七月底,王宝福和陈代明给吴帆徽禀报,家中收到的米面、茶叶、丝绸等物品太多,堆放了好几间的屋子,收到的白银共计两万一千多两。
这个数字让吴帆徽咋舌,看样子南方的商贾,不是一般的富裕,他们依托与南方士大夫结合,不承担任何的赋税,而且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在逐渐转变身份,朝着乡绅的家族转化。
要知道就算是在南京,寻常人家一年开销最多二十两白银,就能够维持小康生活,北方这个数字是更低的。
一次国子监监生的招录,让吴帆徽看清楚了很多的事情,也明白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唯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能够扭转这个制度上的毒瘤。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一觉醒来,世界大变。熟悉的高中传授的是魔法,告诉大家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魔法师。居住的都市之外游荡着袭击人类的魔物妖兽,虎视眈眈。崇尚科学的世界变成了崇尚魔法,偏偏有着一样以学渣看待自己的老师,一样目光异样的同学,一样社会底层挣扎的爸爸,一样纯美却不能走路的非血缘妹妹不过,莫凡发现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够主修一系魔法,自己却是全系全能法师!...
当历史变成传说 当传说变成神话 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 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 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王座,却一个不小心与那位世界级大佬产生纠葛。从此以后大佬会悄悄在微博上关注她,会以送她高科技保护物品为由,制作一个只有无名指能够戴上的戒指套路她,会美其名曰他们家族以让恩人涉险为耻辱而监视她!直到她被他箍在怀里你现在太危险,只有做我的太太才能安全。云想想...
一念之间,沧海桑田。打眼带你进入古玩的世界!!!...
他是武林中最年轻的武学宗师,拥有神秘的绝对手感,可他现在却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学的大一新生,本想低调的学学医,看看病,恋恋爱,可在一次中秋晚会被迫表演中震惊了全场,注定闪耀的美好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