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朱柏沉默,将自己手中所写之诗递交给了刘伯温。
“你可知晓我为何要以繁体字为主写诗?”
“微臣……不知……”
“古之学者必有师,可认字却是一切的基础,难道农民的孩子不配学习繁体字吗?”
“以固定的模式教授这些孩子学习儒家道理,仅靠死记硬背却不知晓其中含义,你告诉我这一样的教学又有何意义?”
此言一出,刘伯温更是吓得一身冷汗。
身后十几名内阁官员连忙跪下,解缙也在此时才终于明白为何刘伯温方才隐而未发。
此事果然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反而皇上其中用意倒有深度。
并非自己这般幼稚思想能够解读。
随便拿写的桌子上的教材,薄薄的一本,上面写满了论语。
孔夫子之着作,其意在于深刻影响,光靠死记硬背却不了解其中含义,背了又有何用?
难不成往年科举考试所考的都靠死记硬背的内容。
只需背的下来,农民的孩子也能当官儿。
还是说,日后做事只需背背论语就可万事大吉?处事不分轻重,做事不明事理,学来又有何干?
教材死,学习更死,之所以使用繁体字就是为了增加扫盲的难度。
看似都在学习,可实则却大有不同,尤其是这里农民的孩子,表面书声朗朗,可实则识字都难。
这难道不是大明朝的笑话?不是对学习的讽刺?
“皇上息怒,要知在此之前,许多贫苦家庭的孩子更无机会接触书本文化。”
“如今我大明朝强盛,推举科举制度,使得天下百姓皆有成大事之资本,已然是巨大改变。”
“或许还需日积月累,方可使根深蒂固的思想发生改变,一切皆为臣等之过也!”
朱柏轻叹口气,心中百感交集,身居朝堂之中,果然不知天下之事啊。
今日一见,令他痛心疾首。
教材的局限性,教育的刻板性,以及学习的单一性,已经极为严重的限制了百姓们的思想。
难不成农村孩童不配学习,农村孩童认字都难,我真有大才者,却耽搁在了知识储备量上,那岂不是国家的损失。
“岂不知方仲永?父亲愚钝,孩子贪玩,最终落得泯然众人矣的下场。”
“难不成这样的悲剧还要在我大明朝继续上演吗?”
皇帝之威,一震千里。
这个官员接吓得全身发抖,笔直的跪在地上,全场暮然。
若如此学习文化,那与不学又有何等关系?
孩子尚且不知,一辈子便认定牧农,倒也就此作罢。
可这知识半读半就,岂不是徒增疑惑?徒增烦恼而已嘛。
朱柏终于清楚,以京城为首的教育机构看似辉煌至极,可实则却破绽百出。
这般教育制度之下又怎会挖掘人才?
若不定心改革,日后必然铸成大错。
整改!唯有整改方能改变局势。
返回皇宫。
御花园中。
朱柏躺在长椅之上,千难万事扰心烦忧,如此凡礼多疑,实在是让自己无暇顾及闲事。
徐妙云哄睡了孩子便来到庭院当中陪同朱柏。
“夫君为何在此哀叹?难道是修建铁路迁都之事又遭群臣反对吗?”
阴阳分天地,五行定乾坤。天穹之下岁月沧桑的中土神州,正是仙道昌盛的时代,亿万生灵欣欣向荣。纵横千万里间,总有人间一幕幕悲欢离合,在恢弘长生的仙道中上演着。有光便有暗,天穹之下光辉之中,仍有沉默的影子悄...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