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按程序,给李隆基献礼物的次序为:朝廷四品以上的官员从小到大排列、各国使节、朝廷亲王、最后是太子。所以,崔耕其实是献礼的倒数第二位。
他早就准备了一面高约三丈的玻璃镜,这么大的镜子虽然罕见,但也很难称得上绝世之宝。
崔耕献上此镜,既符合他越王的身份,也不会显得太过谄媚。
在崔耕的预想中,这场献镜之礼如果要出事儿的话,应该在自己献镜之前,回纥使者献镜的时候。
然而,出乎他预料之外的是,在群臣献礼之时,就出事儿了。
当是时,李隆基面南背北居中而坐,武惠妃和赵丽妃在两旁相陪,其余人等分列两厢。
宦官鱼朝恩高声念道:“黄门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张九龄,献……献……献……”
他吞吞吐吐,声音越来越低。
张九龄却面色丝毫不变,道:“本相到底献了什么,鱼公公尽管大胆地念出来!若陛下怪罪地话,由本相一力承担。”
李隆基一听,就知道张九龄的献礼有问题,沉声道:“鱼朝恩,你大胆地念!朕恕你无罪!”
“是……是……”鱼朝恩哆里哆嗦地道:“张……张九龄献《千秋金鉴录》一本。”
“啊?张张九龄献的不是铜镜,而是什么《千秋金鉴录》?”
“这……这不是给陛下找不痛快么?真是好的胆子!”
“谁知道张相是怎么想的?就算他想给陛下提意见,也用不着现在吧?”
……
群臣们议论纷纷,外番使节们交头接耳。
好在大家都是有学问的人,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本书是给李隆基提意见的,倒也没猜张九龄有什么险恶的用心,只是觉得他很不识趣而已。
李隆基心里面不高兴,面上却不露声色,道:“张爱卿,你给朕献的这本《千秋金鉴录》,里面到底讲了什么?”
张九龄微微一躬身,道:“启禀陛下,这本书讲的是,千载以来,历代兴衰的缘由。总地来讲,君王尚简朴,国势就会蒸蒸日上。君王尚奢侈,国势就会江河日下。微臣望陛下御览此书后,能够仔细思量,将我大唐江山打理得蒸蒸日上。”
那言外之意,就是李隆基的这个千秋节太过奢侈浪费了,他要对李隆基进行劝谏。
“哈哈哈!”
李隆基先是面色微变,随即朗声笑道;“说得好!张爱卿说得好啊!太宗皇帝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日张爱卿送朕以《千秋金鉴录》,就是让朕以史古镜。嗯,甚好,甚好,这个镜子,朕非常喜欢,它不知胜过多少真正的镜子哩!”
李隆基此言说得极有水平,转瞬间就将现场的尴尬气氛完全化解了。
张九龄献书的目的,是要给李隆基提意见,而不是故意给李隆基的《千秋节》添堵。
闻听此言,他跪倒在地,道:“陛下虚心纳谏,真乃尧舜之君也!臣张九龄不才,愿随陛下一起,开创我大唐盛世。”
“好!”
李隆基站起身来,手举酒杯道:“诸君,咱们满饮此杯。齐心协力,造福万民,开创大唐盛世!”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书友群见书友圈置顶帖。...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苍茫大地,未来变革,混乱之中,龙蛇并起,谁是真龙,谁又是蟒蛇?或是天地众生,皆可成龙?朝廷,江湖门派,世外仙道,千年世家,蛮族,魔神,妖族,上古巫道,千百势力,相互纠缠,因缘际会。...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