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又南,过河东北屈县西。
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北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
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水南出,孟门山与龙门山相对。《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多金。其下多黄垩、涅石。《尸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邱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濬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又有燕完水注之,异源合舍,西流注河。河水又南得鲤鱼涧,历涧东入,穷溪首便其源也。《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非夫往还之会,何能便有兹称乎?河水又南,羊求水入焉。水东出羊求川,西迳北屈县故城南,城即夷吾所奔邑也。王莽之朕北也。《汲郡古文》曰:翟章救郑,次于南屈。应劭曰:有南故加北。《国语》:二五言于献公曰,蒲与二屈,君之疆也。
其水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为采桑津。《春秋·僖公八年》:晋里克败狄于采桑,是也。赤水出西北罢谷,东流谓之赤石川,东入于河。河水又南合蒲水,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阴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阴山东麓南水,东北与长松水合,水出西丹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河水又南,丹水西南出丹阳山。东北迳冶官东,俗谓之丹阳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矣。其水东北会白水口,水出丹山东而西北注之。丹水又东北入河。
河水又南,黑水西出丹山东,而东北入于河。河水又南至崿谷,傍谷东北穷涧,水源所导也。西南流注于河。河水又南,洛水自猎山枝分东派,东南注于河。昔魏文侯筑馆洛阴,指谓是水也。
又南过皮氏县西。
皮氏县,王莽之延平也。故城在龙门东南,不得延迳皮氏,方届龙门也。
又南出龙门口,汾水从东来注之。
昔者,大禹导河积石,疏决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龙门矣。《魏土地记》曰:梁山北有龙门山,大禹所凿,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岸上并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灭,不可复识,一碑是太和中立。《竹书纪年》:晋昭公元年,河赤于龙门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京房《易妖占》曰:河水赤,下民恨。河水又南右合畅谷水。水自溪东南流,迳夏阳县西北,东南注于河。河水又南迳梁山原东。原自山东南出至河,晋之望也。在冯翊夏阳县之西,临于河上。山崩壅河,三日不流。晋侯以问伯宗,即是处也。《春秋谷梁传》曰:成公五年,梁山崩,遏河水三日不流。召伯尊。遇辇者,不避,使车右鞭之。辇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远矣。伯尊因问之。辇者曰:君亲素缟,率群臣哭之,斯流矣。如其言而河流。河水又南,崌谷水注之。水出县西北梁山,东南流,横溪水注之。水出三累山,其山层密三成,故俗以三累名山。按《尔雅》,山三成为昆仑邱,斯山岂亦昆仑邱乎?山下水际有二石室,盖隐者之故居矣。细水东流,注于崌谷。侧溪山南有石室,西面有两石室,北面有二石室,皆因阿结牖,连扃接闼,所谓石室相距也。东厢石上,犹传杵臼之迹。庭中亦有旧宇处,尚仿佛前基。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丰周瓢饮,似是栖游隐学之所。昔子夏教授西河,疑即此也,而无以辨之。溪水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北,故少梁也,秦惠文王十一年,更从今名矣。王莽之冀亭也。其水东南流注于河。昔韩信之袭魏王豹也,以木罂自此渡。河水又南,右合陶渠水。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阳太守殷济精庐南。俗谓之子夏庙。陶水又南迳高门南,盖层阜堕缺,故流高门之称矣。又东南迳华池南,池方三百六十步,在夏阳城西北四里许。故《司马迁碑》文云:高门华池,在兹夏阳。今高门东去华池三里。溪水又东南迳夏阳县故城南。服虔曰:夏阳,虢邑也,在大阳东三十里。又历高阳宫北。又东南迳司马子长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太史公自叙》曰:迁生于龙门,是其坟墟所在矣。溪水东南流入河。昔魏武侯与吴起浮河而下,美河山之固,即于此也。河水又南,徐水注之。水出西北梁山,东南流迳汉武帝登仙宫东。东南流绝疆梁原,迳刘仲城北。是汉祖兄刘仲之封邑也,故徐广《史记音义》曰:郃阳,国名也。高祖八年,侯刘仲是也。其水东南迳子夏陵北,东入河。河水又南,迳子夏石室东。南北有二石室,临侧河崖,即子夏庙室也。
又南过汾阴县西。
河水东际汾阴脽,县古城在脽侧。汉高帝六年,封周昌为侯国。《魏土地记》曰:河东郡北八十里有汾阴城,北去汾水三里。城西北隅曰脽邱,上有后土祠。《封禅书》曰:元鼎四年,始立后土祠于汾阴脽邱是也。又有万岁宫,汉宣帝神爵元年,幸万岁宫,东济大河,而神鱼舞河矣。昔赵简子沈栾激于此,曰:吾好声色,而是子致之;吾好士,六年不进一人;是长吾过而绌吾善。君子以为能谴矣。河水又迳郃阳城东,周威烈王之十八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雒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诗》云:在郃之阳,在渭之涘。又曰: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谓此也。城北有瀵水,南去二水各数里。其水东迳其城内,东入于河。又于城内侧中,有瀵水,东南出城,注于河。城南又有瀵水,东流注于河,水南犹有文母庙,庙前有碑,去城一十五里,水即郃水也。
县取名焉。故应劭曰:在郃水之阳也。河水又南,瀵水入焉。水出汾阴县南四十里,西去河三里。平地开源,濆泉上涌,大几如轮,深则不测,俗呼之为瀵魁。
古人壅其流以为陂水,种稻,东西二百步,南北一百余步,与郃阳瀵水夹河。河中渚上,又有一瀵水,皆潜相通,故吕忱曰:《尔雅》,异出同流为瀵水。其水西南流历蒲坂西,西流注于河。河水又南迳陶城西。舜陶河滨。皇甫士安以为定陶,不在此也。然陶城在蒲坂城北,城即舜所都也,南去历山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定陶方得为陶也?舜之陶也,斯或一焉。孟津有陶河之称,盖从此始之。南对蒲津关。汲冢《竹书纪年》:魏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薄坂关。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犀角、象齿焉。
又南过蒲坂县西。
《地理志》曰:县故蒲也。王莽更名蒲城。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有长坂,故加坂也。孟康曰:晋文公以赂秦,秦人还蒲于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反也。薛瓒注《汉书》曰:《秦世家》以垣为蒲反,然则本非蒲也。皇甫谧曰:舜所都也。或言蒲坂,或言平阳,及潘者也。今城中有舜庙。魏秦州刺史治,太和迁都,罢州,置河东郡。郡多流杂,谓之徙民。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擅工酿,采挹河流,酝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然香醑之色,清白若滫浆焉。别调氛氲,不与佗同。蘭薰麝越,自成馨逸。方土之贡选,最佳酌矣。自王公庶友,牵拂相招者,每云:索郎有顾,思同旅语。索郎,反语为桑落也。更为籍徵之隽句,中书之英谈。郡南有历山,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西迳历山下,上有舜庙。
周处《风土记》曰:旧说,舜葬上虞。又记云:耕于历山,而始宁、剡二县界上,舜所耕田于山下,多柞树,吴越之间名柞为枥,故曰历山。余案:周处此《志》为不近情,传疑则可,证实非矣。安可假木异名,附山殊称,强引大舜,即比宁壤。更为失志记之本体,差实录之常经矣。历山妫汭言是,则安于彼乖矣。《尚书》所谓釐降二女于妫汭也。孔安国曰:居妫水之内。王肃曰:妫汭,虞地名。
皇甫谧曰:纳二女于妫水之汭。马季长曰:水所入曰汭。然则汭似非水名。而今见有二水,异源同归,浑流西注入于河。河水南迳雷首山西。山临大河,北去蒲坂三十里。《尚书》所谓壶口、雷首者也。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世又曰尧城。阚骃曰:蒲坂,尧都。按《地理志》曰:县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
事有似而非,非而是,千载眇邈,非所详耳。又南,涑水注之。水出河北县雷首山。县北与蒲坂分山,有夷、齐庙。阚骃《十三州志》曰:山一名独头山,夷、齐所隐也。山南有古冢,陵柏蔚然,攒茂邱阜,俗谓之夷、齐墓也。其水西南流,亦曰雷水。《穆天子传》曰:壬戌,天子至于雷首。犬戎胡觞天子于雷首之阿,乃献良马四六,天子使孔牙受之于雷水之干是也。昔赵盾田首山,食祁弥明翳桑之下,即于此也。涑水又西南流注于河,《春秋左传》谓之涑川者也。俗谓之阳安涧水。
又南至华阴潼关,渭水从西来注之。
汲郡《竹书纪年》曰:晋惠公十五年,秦穆公帅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春秋左氏?僖公二十四年》,秦伯纳之,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璧于此。子推笑曰:天开公子,子犯以为功,吾不忍与同位,遂逃焉。河水历船司空与渭水会。《汉书·地理志》:旧京兆尹之属县也。古语云: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蹋,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遁甲开山图》曰:有巨灵胡者,偏得坤元之道,能造山川,出江河,所谓巨灵赑屃,首冠灵山者也。常有好事之人,故升华岳而观厥迹焉。自下庙历列柏,南行十一里,东回三里,至中祠;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北君祠。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从此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之石养父母,石龛木主存焉。又南出一里至天井。井裁容人,穴空迂回,顿曲而上,可高六丈余。山上又有微涓细水,流入井中,亦不甚沾。人上者皆所由涉,更无别路。欲出井,望空视明,如在室窥窗也。出井东南行二里,峻坂斗上斗下。降此坂二里许,又复东上百丈崖,升降皆须扳绳挽葛而行矣。南上四里,路到石壁,缘旁稍进,迳一百余步。由此西南出六里,又至一神,名曰胡越寺。神像有童子之容。从祠南历夹岭,广裁三尺余,两箱悬崖数万仞,窥不见底。祀祠有感,则云与之平,然后敢度,犹须骑岭抽身,渐以就进,故世谓斯岭为搦岭矣。度此二里,便届出顶,上方七里,灵泉二所:一名蒲池,西流注于涧,一名太上泉,东注涧下。上宫神庙近东北隅,其中塞实杂物,事难详载。自上宫东北出四百五十步,有屈岭,东南望巨灵手迹,惟见洪崖壁而已,都无山下上观之分均矣。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灌水注之,水出松果之山,北流迳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述征记》所谓潼谷水者也。或说,因水以名地也。
河水自潼关北,东流,水侧有长坂,谓之黄巷坂,傍绝涧,涉此坂以升潼关,所谓氵斥黄巷以济潼矣。历北出东崤,通谓之函谷关也。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陕,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故《西京赋》曰:岩崄周固,衿带易守,所谓秦得百二,并吞诸侯也。是以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足霸矣。郭缘生《记》曰: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道东原上,云李典营。义熙十三年,王师曾据此垒。《西征记》曰:沿路逶迤,入函道六里,有旧城,城周百余步,北临大河,南对高山,姚氏置关以守峡。宋武王入长安,檀道济、王镇恶或据山为营,或平地结垒,为大小七营,滨带河险,姚氏亦保据山原,陵阜之上,尚传故迹矣。关之直北,隔河有层阜,巍然独秀,孤峙河阳,世谓之风陵。戴延之所谓风塠者也。南则河滨姚氏之营,与晋对岸。河水又东北,玉涧水注之。水南出玉溪,北流迳皇天原西。周固记开山东首,上平博,方可里余,三面壁立,高千许仞,汉世祭天于其上,名之为皇天原,上有汉武帝思子台。又北迳阌乡城西。《郡国志》曰:宏农湖县在閺乡。世谓之阌乡水也。魏尚书仆射阌乡侯河东卫伯儒之故邑。其水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迳阌乡城北,东与全鸠涧水合。水出南山,北迳皇天原东。
《述征记》曰:全节,地名也。其西名桃原,古之桃林,周武王克殷,休牛之地矣。《西征赋》曰:咸徵名于桃园者也。《晋太康地记》曰:桃林在阌乡南谷中。
其水又北流注于河,
又东过河北县南。
县与湖县分河。蓼水出襄山蓼谷,西南流注于河。河水又东,永乐涧水注之。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
一念成沧海,一念化桑田。一念斩千魔,一念诛万仙。 唯我念永恒 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后,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一念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