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婚后,元初和宋言礼继续在冯家庄生活,这两年,冯家庄的立体农业逐渐发展了起来,中草药种植已经初现成果,整体形势一片大好。
以草药种植为基础,元初贡献了几个药方子,冯家庄向公社打申请,要创办一个队办制药厂,专门生产中成药。
公社那边也看好冯家庄立体农业和草药种植的前景,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而且一路大开绿灯,购买建厂房需要的材料和制药工具都需要政府给批条子,公社全力协助,制药厂办的很快。
这种厂子,算是“小集体”单位,不是私人性质的。这时候的企业分为国营、大集体和小集体,大集体是县和县以上单位创办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小集体就是公社、大队创办的企业,城市里街道办创建的企业也是小集体。
不管是大集体还是小集体,都是全民所有制的有益补充,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发展模式。
在厂子修建的同时,元初对大队的年轻人进行了一定的培训,确保他们可以胜任制药厂的工作。
最开始,元初提出建厂这个建议的时候,冯振中和冯振国都让她来当厂长,不过元初拒绝了,她不想管太多琐事,接下来她想要在医药方面有所建树,当厂长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俩又说可以让宋言礼来当,但是宋言礼也拒绝了。他的人生规划是跟着元初走的。以后元初要去深造,他肯定要跟着走。冯家庄的这摊子事,还得让能够扎根在冯家庄的人来管。他们小两口提供一下支持就可以了。
没办法,冯振中和冯振国只好亲自上阵了,俩人一个当厂长一个当副厂长,元初和宋言礼一个在技术方面提供支持,另一个在规范化管理方面提供支持。冯振兴负责厂子的安保工作。
冯元初是冯家庄养大的孩子,这里的人给了她很多的善意和关爱,元初也愿意回报大家。
1973年8月,冯家庄制药厂正式建成投产,一开始的规模不算大,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没经验,也不确定销路如何,不敢把摊子铺的太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原材料有限。
前一方面的担忧很快就得到了解决,有宋妈一行人在省城帮忙背书,冯家庄制药厂生产的药物一开始就在一个小范围内打开了销路。
宋妈还充当了一个义务销售员,直接找到省人民医院,把冯家庄制药厂的药推荐给了他们。她跟人家说:“这个药现在不好买,因为供不应求,冯家庄对质量的把控太严格了。但我还是要推荐给你们,因为不用这个药不是冯家庄的损失,是医院的损失,是病人的损失。真的,谁用谁知道!”
她写信给元初说这件事的时候,元初差点笑晕了。
陶文茵也回了趟省城,重新启动了自已的社交圈,用她本人的身体状况做案例,给冯家庄制药厂的药效做宣传。
陶文茵之前的身体状况大家都是知道的,她能够恢复成如今这个状态,简直惊掉了大家的下巴!
除了这些义务帮忙的,还有元初这个擅长做总结表彰的。
她在报纸上写文章讲述了冯家庄“因地制宜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的事迹,将冯家庄制药厂生产的药品夸了又夸,将党和国家对贫下中农的关心和爱护说了又说。
“没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贫下中农怎么会有机会自已开办药厂呢?”
更重要的是,她使劲夸了夸冯家庄的赤脚大夫冯元初同志:
“她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培训,成了一名光荣的赤脚医生,她把医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奔走在田间地头、山川田野,在给劳动人民治病的过程中,摸索出了针对很多病症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冯家庄制药厂所生产的中成药的药方,就出自这位赤脚医生之手。她的经历表明,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方向是正确的。医疗卫生系统就是要为全体人民服务,要让全国人民,尤其是贫下中农看得起病、用得起药。”
这篇文章写完之后,元初给大家都念了一遍,除了宋言礼一如既往的鼓掌叫好,其他人都被她干沉默了。
冯振兴说:“闺女,咱这样自已夸自已,能行吗?”
元初诧异道:“怎么不行呢?我就是这么厉害啊!我说的是实话!不过呢,为了不让大家觉得我太臭屁,这篇文章不能署我的名,署振国叔的名。”
冯振国脸上露出了刚练出来的程式化微笑,答应了。
孩子的做法虽然有点让人发笑,但她说得对呀,这就是事实。
为了让这篇文章能够发表,冯振国还拿着它找到公社书记盖了章,还让他写了个推荐语,又在他的推荐下去找了县委宣传部的负责人,请人家又给写了个推荐语。
几天之后,文章在省报发表。
在省城的宋家人第一时间就看到了这份报纸,大家纷纷感慨冯家庄会办事,太会做宣传了,而且面面俱到。
不光宣传了冯家庄的药,还宣传了元初,有了这个铺垫,元初以后想要进入高一级的医院,甚至进入医疗卫生系统内工作都会很顺利。
她是被时代造就的典型!
宋妈跟宋爸嘀咕,“这文笔一看就是初初的,咱孩子自已夸自已呢!”
宋爸表示:“有这脸皮干啥事都能成功!”
宋妈斥道:“怎么说话呢?我们这叫有谋略,这叫坦坦荡荡。这些事情确实就是初初办的嘛,当初建议发展立体农业、种植草药的就是她。说不定从当初提这个建议开始,初初就已经想到了现在的局面。这叫走一步看十步,稳赢!”
宋爸虚心认错:“是我说错话了。”
但是话糙理不糙啊!这也不是贬义,是真的在夸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