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十六章 天高风云淡只怕肯登攀6(第4页)

除了汉廷任免的牧守之外,还有大量流寓学者,投效于孙氏幕府。

比如彭城的张昭、严畯;广陵的张纮、秦松、陈端、卫旌;临淮的步骘、鲁肃;琅琊的诸葛瑾等人,均是彼时大儒。

张昭、张纮有传家经学,诸葛瑾等人亦曾游学京师,他们为北国学风在江南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

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

--《吴书张昭传》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

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

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齐名友善。

--《吴书严畯传》

(诸葛)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

--韦曜《吴书》

江南与江北的学术风气不同,江南流行的是今文经学,江北则流行古文经学。

经学,即儒教经典学说。

今文经与谶纬等“内学”联系紧密,讲究天人感应,往往将人事变动、王朝兴衰与天象异术相附会;古文经则重视文字训诂,与谶纬联系较少。

注:谶即预言,纬即对儒教经典的附会。

东汉光武帝迷信谶纬,称之为内学。

今文经盛行于西汉,东汉时代逐渐式微,地位被古文经取代,直到汉末马融、郑玄等人“兼采今古”,二者之争才渐告平息。

不过彼时经学已经衰落,即将被玄学所替代。

与中原不同,江东地区的学术风气,偏重于今文经学。

唐长孺等人通过对虞翻(会稽四姓)、陆绩(吴郡四姓)等家传经学的分析,认为“江南流行的都是今文学说,与时代学风相背驰”。

注:江北与江南的学风差异,见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王永平《孙吴学术文化风尚考论》。

淮泗学者以及流寓士人的学风,与江东地区呈现出相异的特点。

这些流寓士人大多有过在洛阳或中原地区游学的经历,张昭、严畯、诸葛瑾等人皆治《左氏春秋》、《毛诗》,有较强的古文经学色彩;程秉、薛综师从郑玄;混通今古,张纮精通今文经,但私下研修《左传》,也属于今古兼杂的学者。

薛综字敬文,沛郡竹邑人也。

少依族人避地交州,从刘熙学。

--《吴书薛综传》

(张)紘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闓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

--韦曜《吴书》

程秉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也。

逮事郑玄,后避**州,与刘熙考论大义,遂博通五经。

--《吴书程秉传》

由此可知,流寓士人大多治古文经或博采众家;江东豪族则倾向于已经日薄西山的今文经。

因此在文化层面上,江南学者难免受到江北学者的压制。

江北与江南的学术风气异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流寓士人垄断东吴文化的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一念永恒

一念永恒

一念成沧海,一念化桑田。一念斩千魔,一念诛万仙。唯我念永恒这是耳根继仙逆求魔我欲封天后,创作的第四部长篇小说一念永恒...

医门宗师

医门宗师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

天道图书馆

天道图书馆

2017最火玄幻作品,海外点推双榜第一张悬穿越异界,成了一名光荣的教师,脑海中多出了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只要他看过的东西,无论人还是物,都能自动形成书籍...

天刑纪

天刑纪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总裁老公超给力

总裁老公超给力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